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提高籼稻恢复系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凯 1 ; 唐红生 1 ; 严国红 1 ; 孙明法 1 ;

作者机构: 1.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籼稻;恢复系;花药;组织培养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6 年 45 卷 10 期

页码: 32-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MS培养基为对照,对比分析M8和N6两种培养基对籼稻恢复系花药培养出愈率的影响,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山梨醇、活性炭,研究其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籼稻恢复系在M8培养基中均具有最高的出愈率,介于20.97%~30.63%,极显著高于MS培养基;而在N6培养基上,出愈率介于10.77%~13.70%,仅盐恢559和盐恢888显著高于MS培养基。随着山梨醇质量浓度升高,4个籼稻恢复系在M8分化培养基上的花药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增加,以30 g/L山梨醇处理最高,介于30.57%~36.77%,其次为20 g/L山梨醇处理,两者均极显著高于不添加山梨醇处理。随着活性炭质量浓度升高,4个籼稻恢复系在M8分化培养基上的花药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先增加后降低,总体均以1 g/L处理最高,介于21.38%~27.82%,2 g/L处理次之,两者均极显著高于不添加活性炭处理。

  • 相关文献

[1]粳籼稻两个亚种成熟胚组织培养与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 王萍,徐大勇,王罡,季静. 2007

[2]强优恢复系盐恢559及其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研究. 姚立生,顾来顺,高恒广,何顺椹,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何冲宵. 1999

[3]草莓花药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和不定芽发生研究. 吴伟民,余桂红,马鸿翔,陈晓强,陈秀兰. 1999

[4]温度对桃离体花药散粉及花粉萌发的影响. 郭磊,张斌斌,马瑞娟,蔡志翔,钱巍. 2014

[5]甜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系及其保持系花药中游离氨基酸含量. 刘金兵,侯喜林,王述彬,潘宝贵. 2006

[6]不结球白菜Ogura雄性不育花器官形态及败育细胞学的研究. 单奇伟,陈龙正,徐海,宋波,安林海,胡俏强,苏小俊,袁希汉. 2009

[7]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汤陵华,佐藤洋一郎,森岛启子. 2007

[8]一个籼稻叶夹角新基因的激素敏感性分析与基因定位. ZHANG Qi-Jun,张启军,LIAO Hui-Min,廖慧敏. 2013

[9]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类方法的比较. Tang Linghua,汤陵华,Sun Jiaxiang,孙加祥,Udatsu Tetsuro,宇田津徹朗,Sato Youitiro,佐藤洋一郎. 2007

[10]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I.早熟同型系的发生及其规律. 陈秀兰,柳学余. 1999

[11]籼三系强优恢复系育的有效途径-籼掺粳恢恢交低世代测鉴. 姚立生,高恒广. 1997

[12]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Ⅱ.早熟同型系与籼稻生态类型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1

[13]诱发籼稻早熟同型系的研究 Ⅲ.早熟同型系的发生与不同系谱亲缘的关系. 陈秀兰,杨鹤峰,何震天,韩月澎,柳学余. 2002

[14]籼型水稻新半矮秆基因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陈庭木,王多明,吕孝财,方兆伟,樊继伟,潘启民,徐大勇. 2010

[15]新型优质籼稻不育系玉-08A主要特征特性. 虞秋成,黄宝才,张支明,徐国沾,蒋振华. 2004

[16]天丰优269的特征特性与栽培制种技术. 孙明法,刘玉春,唐红生,王爱民,任仲玲. 2007

[17]籼稻复交F_1花药培养力的提高技术.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 2017

[18]具有广亲和酶谱特征水稻品种的亲和性. 傅春霞,谭秀云,纪风高. 1991

[19]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汤陵华,佐藤洋一郎,森岛启子. 1989

[20]利用桥梁亲本提高籼稻杂种F_1花培再生率. 刁立平,Chu Qiren.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