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红茶菌发酵玫瑰花醋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侯颖辉 1 ; 李德文 1 ; 罗莉斯 1 ; 王少铭 1 ; 冷家归 1 ; 李晋华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香料研究所/油料研究所

关键词: 红茶菌;玫瑰醋;香气成分;总酚;总酸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22 年 50 卷 006 期

页码: 119-1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 ]利用红茶菌以紫枝玫瑰花瓣和白砂糖为原料,进行玫瑰花醋饮料发酵工艺研究,为红茶菌及玫瑰花的优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针对不同玫瑰花瓣添加量(0、2%、5%、8%、11%)、糖添加量(0、4%、7%、10%、14%)、菌液量(5%、10%、15%、20%、25%)及发酵温度(25℃、28℃、30℃、32℃、35℃),进行 7 d发酵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9(34)的正交试验,根据产品的感官评价选出最优组合,对最优组合产品进行不同发酵时间的香气成分、总酚和总酸含量检测;最后筛选产品的最适灭菌温度.[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玫瑰花瓣添加量5%、菌液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温度30℃的玫瑰醋发酵液的感官质量评分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玫瑰花醋饮料发酵最优工艺组合为玫瑰花瓣添加量5%、菌液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温度30℃,发酵7 d的口感最佳.玫瑰醋发酵液中香气中主要成分为醇类、酯类和酸类;根据总酚含量和总酸含量的变化,以发酵7 d时样品感官评价最佳.80℃灭菌15 min能够保持发酵液风味不被破坏,保留部分益生菌,室温放置38 d感官不发生明显变化和产生沉淀.[结论]红茶菌发酵玫瑰花醋的最优工艺为玫瑰花瓣添加量5%、菌液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10%、30℃发酵7 d,产品80℃灭菌15 min.

  • 相关文献

[1]可食用茶叶微生物产品研究进展. 戴宇樵,张拓,刘亚兵,刘忠英,郑文佳. 2022

[2]复合型肥料对辣椒素及其相关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的影响与相关分析. 苏丹,蓬桂华,韩世玉,耿广东. 2016

[3]“贵芨1号”不同部位中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刘佳微,曹国璠,吴明开,韩雪,刘筱,黄苏豫. 2024

[4]澳洲坚果花发育过程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朱文华,杨为海. 2023

[5]肯尼亚红碎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冯林,刘学,杨坚,潘科. 2012

[6]肯尼亚红碎茶与中国工夫红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冯林,陈贤民,沈强,杨坚,潘科. 2012

[7]中国功夫红茶研究进展. 冯林,沈强,何萍,潘科. 2012

[8]基于SPME/GC-MS联合分析毛尖茶的香气成分. 张小琴,沈强,郑文佳,甘正刚. 2017

[9]三个贵州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冯林,刘学,杨坚,潘科. 2012

[10]肯尼亚红碎茶与滇红工夫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陈贤明,冯林,沈强,刘学,潘科,杨坚. 2012

[11]基于HS-SPME/GC-MS定性半定量分析藤茶特征香气. 申东,沈强,潘科,郑文佳. 2010

[12]不同萃取方法对绿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周顺珍,杨春,郭燕,陈娟,陈正武,龚雪. 2015

[13]安顺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与主要化学成分. 沈强,邵亦俊,邵欣宇,郑文佳. 2014

[14]蕙兰守良梅花朵不同部位的花香成分. 许红娟,陈之林,杜致辉,杨澜,吴青青,石乐娟. 2019

[15]澳洲坚果叶茶的品质特征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韩树全,罗立娜,范建新,刘荣,黄海,张燕,康专苗,何凤平. 2019

[16]澳洲坚果露酒香气成分GC-MS分析. 康专苗,雷朝云,范建新,何凤平,李向勇,刘小翠,刘凡值. 2019

[17]不同阶段性返白过程正安白茶香气成分分析. 沈强,张小琴,刘晓霞,刘忠英,何萍,郑文佳. 2021

[18]凤梨草莓与黄毛草莓种间杂种果实香气成分的代谢谱分析. 王爱华,马红叶,李荣飞,杨仕品,乔荣,钟霈霖. 2021

[19]贵州主栽杧果品种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分析. 康专苗,何凤平,黄海,李向勇,刘清国,张燕,龚德勇,范建新,黄建峰,党志国,王艺蓉,吴小波,刘荣. 2020

[20]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