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机插方式对杂交粳稻碳氮调节与颖花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董明辉 1 ; 赵步洪 2 ; 陈培峰 2 ; 顾俊荣 2 ; 乔中英 2 ; 王文青 3 ;

作者机构: 1.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常熟市古里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2.;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常熟市古里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3.;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常熟市古里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关键词: 作物;生理;农业机械;杂交粳稻;碳氮代谢;枝梗与颖花形成;产量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7 年 13 期

页码: 65-73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钵苗机插对水稻幼穗分化期营养器官碳氮代谢以及枝梗和颖花分化、退化的影响,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1540为材料进行大田生产试验,以毯苗机插为对照,研究了钵苗机插方式下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特点和枝梗、颖花分化与退化规律及差异,并探明碳氮代谢与稻穗枝梗及颖花分化与退化及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抽穗前25 d至抽穗阶段,钵苗机插稻株营养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P<0.05),抽穗前25和20 d,钵苗机插全氮质量分数2015年和2014年平均分别高出毯苗机插1.82%和6.13%,但在抽穗前15 d及以后则表现相反的趋势;在抽穗前15 d及以后各期钵苗机插C/N比值显著高于毯苗机插。2)在抽穗前25~15 d,2种机插方式NSC累积量差异不明显,但在抽穗前10 d至抽穗期,营养器官NSC累积量迅速上升,累积量占单茎茎鞘总量的42.75%~50.75%累积量,钵苗机插累积量高于毯苗机插。3)钵苗机插方式下分化数和现存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而退化数和退化率则表现相反的趋势;其中对二次颖花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且对稻穗下部二次枝梗和颖花形成的影响程度高于中、上部,钵苗机插使下部二次枝梗和颖花现存数2 a平均分别增加5.24和14.21个。4)抽穗前25和20 d营养器官C/N比值与枝梗和颖花的分化/现存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特别是跟二次枝梗和二次颖花的相关性较密切,与退化数呈正相关,而在抽穗前15 d到抽穗期则相反。千粒重和产量均表现为与穗分化期NSC积累量和抽穗后NSC运转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 相关文献

[1]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对杂交粳稻颖花形成及籽粒充实的影响. 陈培峰,韩立宇,顾俊荣,乔中英,王文青,董明辉. 2017

[2]菇-热-酶-肥新型栽培方式对大棚黄瓜形态、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柯希欢,李霞,张琛,王新风,纪丽莲. 2015

[3]三节臂机载式疏花机的研制与试验. 雷哓晖,吕晓兰,张美娜,李雪,常有宏,Andreas.Herbst. 2019

[4]植物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武姣娜,魏晓东,李霞,张金飞,谢寅峰. 2018

[5]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生理特性. 王强盛,甄若宏,丁艳锋,王绍华. 2008

[6]甘薯钾素营养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李洪民,唐忠厚,唐君,张安,曹清河. 2014

[7]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宁恢8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姚姝,陈涛,张亚东,朱镇,赵庆勇. 2013

[8]优质超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徐2优1号的选育及应用. 刘超,王健康,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胡婷婷. 2009

[9]早熟杂交中粳稻8优682亲本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孙克新. 2002

[10]杂交中粳9优138高产栽培及高产制种技术. 王健康,刘超,郭荣良,孙克新. 2000

[11]江苏省杂交粳稃丰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克新. 1999

[12]甘薯在贮藏期间营养与生理变化研究. 艾玉春,王炜,李鹏霞,胡花丽,王毓宁. 2013

[13]常温下低氧贮藏对核桃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李鹏霞,王炜,梁丽松,王贵禧. 2009

[14]江苏省杂交粳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克新. 1999

[15]试论淮北地区杂交粳稻的发展. 刘超. 2001

[16]44份杂交粳稻亲本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程保山,罗伯祥,杨加银. 2012

[17]杂交粳稻徐优502亲本的开花习性和生长发育习性. 徐家安,王健康,郭荣良,王友霜,刘超,丁成伟,吴玉玲,胡婷婷. 2012

[18]高产杂交粳稻9优418亲本特征特性及配套制种技术. 孙克新,刘超. 2004

[19]杂交粳稻新组合9优4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刘超,王健康,孙克新,郭荣良,丁成伟,吴玉玲,独凤荣. 2001

[20]野败型细胞质杂交粳稻恢复系筛选结果初报. 徐大勇,方兆伟,樊纪伟,卢百关,刘汉青.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