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遗传转化中优良受体基因型及L-PPT适宜浓度的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鹏 1 ; 张磊 1 ; 胡琳 1 ; 高崇 1 ; 余大杰 2 ; 许为钢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小麦;遗传转化;幼胚;基因型;L-PPT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08 年 28 卷 02 期

页码: 22-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筛选小麦遗传转化中的优良受体基因型和L-PPT(L-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适宜浓度,以16份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小麦品种(系)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间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分化成苗的差异,并对获得的转基因受体基因型进行L-PPT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6份材料组织培养特性差异较大,其中周19和2000H1012-2-1-5组织培养特性较好,其诱导率、增殖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可作为组织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良好基因型;筛选剂L-PPT为6 mg/L时大部分愈伤组织分化受到抑制,L-PPT为6 mg/L是周19和2000H1012-2-1-5幼胚愈伤组织比较理想的分化筛选浓度。

  • 相关文献

[1]ABA在小麦幼胚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何盛莲. 2023

[2]河南省新育成8个小麦品种(系)幼胚培养再生性能评价. 贾华岚,杜丽璞,胡琳,王轲,刘宏伟,叶兴国. 2017

[3]小麦幼胚培养特性对外源物质响应的研究. 何盛莲,崔党群,陈军营,陈新建,雷振生,吴政卿,方保停. 2006

[4]根据侵染型进行小麦品种抗叶锈遗传研究——Ⅱ.65个小麦品种和9个小麦叶锈菌株的相互作用. 何家泌,马万杰. 1987

[5]中国小麦品质区划的研究. 何中虎,林作楫,王龙俊,肖志敏,万富世,庄巧生. 2002

[6]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运红,杜君,和爱玲,孙克刚,张洁梅,丁华,许为钢. 2016

[7]施肥方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年际间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聂胜委,黄绍敏,张水清,张巧萍,宝德俊,郭斗斗. 2014

[8]基因型和地域分布对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王绍中,李春喜,罗艳蕊,姜丽娜. 2001

[9]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方法的优化与应用. 张磊,李国领,张建周,张德奇. 2017

[10]转GNA基因小麦新株系的分子检测和抗蚜虫性鉴定. 田芳,陈孝,李连城,林志姗,莫英,徐惠君,刘燕,许为钢,杜丽璞,辛志勇. 2005

[11]基因型和环境对玉米籽粒粗蛋白及赖氨酸含量的影响. 吴连成,库丽霞,陈彦惠,赵博,赵文明,王付娟,李思远,常丽丽,孙朝辉,王新涛. 2008

[12]不同基因型烤烟根区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研究. 刘巧真,郭芳阳,吴照辉,李芳芳,梁涛,曹华民. 2013

[13]芝麻的耐涝性与基因型及根系活力的关系. 柳家荣,屠礼传,徐如强,郑永战. 1993

[14]秸秆还田量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穆心愿,赵霞,谷利敏,冀保毅,丁勇,张凤启,张君,齐建双,马智艳,夏来坤,唐保军. 2020

[15]猪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与耐药基因型分析. 张青娴,徐引弟,王治方,郎利敏,李海利,焦文强,朱文豪,张立宪,游一,许峰,王克领. 2019

[16]不同夏玉米品种及其密度对子粒机收质量的影响. 夏来坤,谷利敏,丁勇,张前进,齐建双,薛华政,李丽华,穆心愿,张凤启,张君,唐保军. 2019

[17]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对磷素响应的差异. 张运红,姚健,杨占平,杜君,和爱玲,杜保池,张洁梅,骆晓声. 2018

[18]油菜品种资源细胞质育性类型及核不育基因型鉴定. 文雁成,张书芬,田保明,王建平,朱家成,刘建民,赵磊. 2003

[19]冬小麦测产系数研究. 何盛莲,吴政卿,方保停,杨会民,罗鹏,杨攀,李巍,雷振生. 2013

[20]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锌高效基因型的筛选研究. 张盼盼,何冠华,李川,张美微,牛军,乔江方,何佳雯.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