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2种驱鲨方式对海水水质及海水鱼类急性毒性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李娜 1 ; 王锦锦 2 ; 廖梅杰 2 ; 王世锋 1 ; 李彬 2 ; 荣小军 2 ; 王印庚 2 ; 郑童潇 2 ;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鲨鱼;化学驱鲨剂;电脉冲驱鲨装置;牙鲆;许氏鲆鲉;斑石鲷;毒性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250-2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采用模拟生态学的方法,选取化学驱鲨剂和电脉冲驱鲨装置2种驱鲨产品,以牙鲆(Paralichthy solivaceus)、许氏鲆鲉(Sebastes schlegelii)和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幼鱼鱼苗为测试对象,测定不同驱鲨方式使用后对海水水质和鱼苗生理及存活的影响。在不投放鱼苗的水槽中使用相关驱鲨产品测定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化学驱鲨剂的溶解和释放可显著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和pH(P<0.05),而电脉冲驱鲨装置对水质指标无显著影响。在3种鱼类的养殖水槽中使用相应驱鲨产品,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中幼鱼全部正常,而化学驱鲨剂组的幼鱼鳃和鱼鳍等器官迅速被染成蓝色,幼鱼在15 min内的死亡率达到100%;电脉冲驱鲨装置组的幼鱼除了在设备启动瞬间受到惊扰出现躲避行为外,很快就恢复到自然活动状态,没有出现死亡。由于化学驱鲨剂造成急性死亡,化学驱鲨剂组3种幼鱼的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变化,而电脉冲驱鲨装置组幼鱼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化学驱鲨剂组实验幼鱼血液氯离子含量、血糖(GLU)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等指标显著升高,而血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降低;电脉冲驱鲨装置组中,牙鲆的GLU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显著升高,其他幼鱼的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化学驱鲨剂组3种幼鱼鳃、肝脏、脾脏和心脏的器官结构均受到组织损伤。研究表明,与化学驱鲨剂相比,电脉冲驱鲨装置对海水水质的影响较小,且对主要的海水鱼类的毒性作用较小,是一种更为环保的驱鲨方式,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人类在海洋探索活动中驱鲨方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赤潮异弯藻对牙鲆早期发育的影响. 宋娴丽,孙耀,张前前,梁忠秀,陈碧鹃,马志敏. 2005

[2]印度洋金枪鱼渔业中鲨鱼兼捕率. 靳少非,郑仰桥,唐峰华,周为峰,伍玉梅,樊伟. 2013

[3]斑石鲷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白晓慧,尤宏争,张韦,贾磊,王娜,罗璋. 2015

[4]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雌、雄鱼核型及Ag-NORs带型分析. 薛蕊,安皓,刘清华,肖志忠,王彦丰,李军. 2016

[5]硫酸铜对斑石鲷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的杀灭效果. 范超,史成银. 2016

[6]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 许燕,王印庚,张正,姜燕,廖梅杰,李彬,王凯,李文生. 2018

[7]斑石鲷低氧耐受能力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高云涛,高云红,李明月,赵侠,李文升,庞尊方,关长涛,贾玉东. 2022

[8]船载摇摆胁迫对斑石鲷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张宇雷,管崇武. 2017

[9]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游泳性能研究. 段勇杰,谢婷,高云涛,王枫林,李梦迪,关长涛,贾玉东. 2023

[10]斑石鲷陆海接力养殖初步研究. 王枫林,高云涛,高云红,李明月,张秉智,关长涛,贾玉东. 2022

[11]基于氨氮平衡的水产养殖换水率计算方法研究. 张宇雷,曹伟,蔡计强. 2016

[12]斑石鲷irf7基因克隆及其在病毒感染下的表达. 宋煜,李开敏,徐文腾,陈松林,王磊. 2023

[13]斑石鲷卵鞭虫病病原的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付泉洁,范超,谢国驷,叶仕根,史成银. 2017

[14]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lanceolatus♂)、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i)游泳行为对比分析研究. 刘铠源,段勇杰,程浩,吕俊贤,谢婷,李娟,关长涛,贾玉东. 2024

[15]斑石鲷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与初步分析. 赵玉柱,陈张帆,马腾,李明,吴垚磊,王清滨,陈松林. 2021

[16]斑石鲷肝脏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张宏祥,李坤明,王娜,翟介明,陈松林. 2020

[17]大型围栏养殖模式下2种规格斑石鲷耐高温研究. 李明月,高云红,高云涛,刘成磊,赵侠,关长涛,贾玉东. 2022

[18]中国养殖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atus)上皮囊肿病的发现及显微观察. 范超,史成银,刘江春. 2017

[19]船载振动胁迫对斑石鲷影响实验研究. 张宇雷,管崇武. 2017

[20]斑石鲷irf3基因鉴定及其在虹彩病毒感染下的表达模式. 李开敏,王磊,巩志宏,王清滨,李华,杨桂文,黄友华,陈松林.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