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巨核酸酶I-SceI转基因元件的构建及其在斑马鱼中转基因效率的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成飞 1 ; 董浚键 1 ; 田园园 1 ; 余嘉欣 1 ; 叶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巨核酸酶;I-SceI;斑马鱼;转基因

期刊名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4-5566

年卷期: 2015 年 24 卷 05 期

页码: 650-6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巨核酸酶I-SceI是由酿酒酵母线粒体中核糖体大亚基上的Ⅰ型内含子编码的一种核酸内切酶,近年已被应用于转基因研究中。I-SceI介导的转基因大多是将I-SceI蛋白和带有其识别位点的质粒共注射于动物的受精卵,但注射酶蛋白前期处理耗时长且工作量大,直接用I-SceI的mR NA代替蛋白进行注射更为简捷。本研究应用I-SceI mR NA介导荧光蛋白基因在斑马鱼中的转植,进一步了解其转基因效率。首先设计合成带有巨核酸酶I-SceI编码序列的辅助质粒(pC S2-I-SceI),并分别构建了带有巨核酸酶I-SceI识别位点、EF1α启动子和荧光蛋白基因(eG FP/RFP)编码序列的供体质粒pI-SceI-EF1α-eG FP/RFP。辅助质粒pC S2-I-SceI体外转录成mR NA,以50 ng/μL供体质粒和100 ng/μL的I-SceI巨核酸酶mR NA共注射到斑马鱼(Danio rerio)受精卵中,注射后48 h的斑马鱼eG FP的平均荧光表达率可达75.86%。在斑马鱼的头部、躯干到尾部均可观察到荧光蛋白的表达,且随着胚胎发育,荧光信号逐渐增强。结果表明I-SceI系统在斑马鱼中可介导较高效率的转植,具有在经济鱼类转基因研究中应用的潜力。

  • 相关文献

[1]Tgf2转座系统在转RFP基因斑马鱼上的应用. 吴芳,叶星,邹曙明,张莉莉,孙成飞,田园园,白俊杰. 2014

[2]斑马鱼Mylz2启动子的克隆与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鱼的构建. 简清,白俊杰,叶星,夏仕玲,梁旭方,罗建仁. 2004

[3]斑马鱼卵母细胞特异组蛋白H2A变体H2aflo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图式研究. 岳华梅. 2012

[4]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Nrf2的相关研究进展. 刘毅,李丽,程磊,吴琼,李炳生. 2018

[5]基于Bytetrack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在斑马鱼毒性行为识别中的应用. 赵海翔,崔鸿武,黄桢铭,王磊,李皓,崔正国,曲克明. 2024

[6]中国七种水生动物源无乳链球菌的分子特征及其对斑马鱼的致病性. 张德锋,可小丽,刘志刚,王世锋,袁伟,石存斌,卢迈新. 2017

[7]条件性诱导转基因斑马鱼卵细胞的凋亡和消融. 周莉,王芳,刘春,梁惜梅,姜兰,李凯彬. 2016

[8]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斑马鱼ifi30基因. 曹顶臣,佟广香,吕伟华,孙志鹏,匡友谊,郑先虎,孙效文. 2016

[9]大豆异黄酮对鱼类免疫增强作用的初步研究. 黄桂菊,喻达辉,郭奕惠,王小玉. 2005

[10]鲤和斑马鱼HOX基因家族同义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分析. 周丹,薛仁余,张晓峰,杜科,马吉敏,顾颖,孙效文. 2013

[11]三甲基氯化锡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李志斐,谢骏,龚望宝,余德光,王广军,唐小江. 2011

[12]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斑马鱼bco1基因与bco1l基因. 李文龙,冯永永,李凯彬,聂湘平. 2018

[13]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壬基酚和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的影响. 刘芳,田斐,史文俊. 2022

[14]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斑马鱼核受体PXR基因初探. 成凯,冯永永,周莉,李凯彬,聂湘平. 2018

[15]乍得油区环保钻井液的水生生态毒性评价. 张聪,陈聚法,赵俊,马绍赛. 2011

[16]肌间刺缺失突变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肌肉发育的影响. 杨建,佟广香,郑先虎,孙志鹏,吕伟华,孙效文,匡友谊. 2019

[17]柴油对斑马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沈盎绿,沈新强. 2005

[18]甲基睾酮对雌性斑马鱼性腺发育的抑制作用. 赵春刚,范鹏,刘奕,范兆廷. 2010

[19]斑马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 刘春,李凯彬,王庆,任燕,石存斌,吴淑勤. 2013

[20]通过多阶段暴露试验评价嘧菌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发育毒性. 穆希岩,黄瑛,罗建波,沈公铭,李绪兴,雷云雷,李应仁,李学锋,王成菊.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