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健康状态咖啡根际环境特征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谭军 1 ; 孙证 2 ; 张昂 1 ; 林兴军 1 ; 曲鹏 2 ; 龙宇宙 1 ; 董云萍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香辛饮料作物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香辛饮料作物遗传改良与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

2.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关键词: 咖啡;再植障碍;根际环境;根际微生物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2 年 43 卷 003 期

页码: 606-6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咖啡产业已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优势产业之一.咖啡是多年生经济作物,随着其种植年限的增加,老咖啡园更新换代的时候,咖啡产生了严重的再植病,已成为影响咖农增收,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亟待解决.为揭示咖啡再植病产生机理,本研究分别在澄迈、琼海和万宁选择代表性咖啡园采集健康和发病咖啡根际土壤,并在毗邻区域采集对照土壤(CK),测定其主要理化指标、酶活性、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代谢特征.研究表明:3个地区的健康和发病植株根际土壤pH均极显著低于CK(P<0.01),万宁地区发病植株根际土壤全钾、速效钾和全氮含量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健康植株,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澄迈地区发病植株根际土壤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植株(P<0.05),3个地区的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P<0.05),琼海地区发病植株根际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P<0.05);发病植株根际土壤的CAT、POD、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健康植株,脲酶活性则反之;发病植株根际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代谢活力均低于健康咖啡植株,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万宁地区土壤脲酶活性与细菌、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澄迈、琼海地区土壤POD与细菌呈显著正相关,3个地区的土壤纤维素酶与真菌均达显著正相关.综上可知,发病咖啡植株根际土壤出现了酸化、养分失衡、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问题,咖啡再植病的发生与其根际环境灾变密切相关.本研究结论为克服咖啡再植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