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大口黑鲈选育效果的初步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胜杰 1 ; 白俊杰 1 ; 谢骏 1 ; 陈焜慈 1 ; 何小燕 2 ; 汪洪永 3 ; 崔荫强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农林服务中心

关键词: 大口黑鲈;选育;生长;选育效应

期刊名称: 水产养殖

ISSN: 1004-2091

年卷期: 2009 年 30 卷 10 期

页码: 10-13

摘要: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大口黑鲈群体选育子三代,对其选育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实验数据分析表明,经过三代的选育,大口黑鲈2个选育组在体长、体高和体重上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组1和2的日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32%和23.42%,平均每代的选育效应分别为8.44%和7.81%,而体重变异系数分别是26.8%和20.2%,相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9.8%和21.1%。试验结果表明,大口黑鲈的选育效果明显,F3代的生长性能有了显著性的提高,个体之间的生长速度更加趋于一致,同时,F3代仍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可继续对其进行选育。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选择育种培育大口黑鲈优良品种(系)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鱼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牛纪锋,吴锐全,谢骏,王广军,余德光. 2010

[2]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牛纪锋,吴锐全,谢骏,王广军,关胜军. 2010

[3]大口黑鲈PACAP基因SNPs的筛选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刘浩,白俊杰,李胜杰,马冬梅,全迎春. 2016

[4]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鱼体营养成分的影响. 牛纪锋,吴锐全,谢骏,王广军,余德光,叶富良,陈刚. 2008

[5]养殖密度对池塘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生长、生理指标和GH、IGF-I基因表达的影响. 倪金金,王裕玉,徐钢春,聂志娟,孙毅,李全杰,徐跑. 2020

[6]大口黑鲈(♀)*蓝鳃太阳鱼(♂)杂交F1的形态及遗传特征. 李武辉,胡婕,孙成飞,董浚健,田园园,赵金良,叶星. 2020

[7]大口黑鲈肌肉生长抑制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对仔鱼生长影响. 张宁宁,白俊杰,李胜杰,叶星,何小平,夏仕玲,杜晓东. 2009

[8]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谢一荣,吴锐全,谢骏,王广军,叶富良,陈刚,关胜军. 2007

[9]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谢一荣,吴锐全,谢骏,叶富良,陈刚,王广军,关胜军. 2006

[10]饲料中添加植物甾醇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健康状况和肌肉质构的影响. 王艺,董凯玥,吴建军,赵旭民,李罗新,金佳利,褚志鹏,柴毅,刘伟. 2022

[11]黄连素与聚β-羟基丁酸酯对大口黑鲈生长、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刘雅荣,夏耘,魏东,张凯,谢骏,王广军,龚望宝,郁二蒙,孙金辉. 2024

[12]17β-雌二醇和曲洛斯坦对大口黑鲈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张东云,宋红梅,李胜杰,田太行,杜金星,朱涛,雷彩霞,朱俊杰. 2024

[13]大口黑鲈ghrelin基因SNPs的筛选及与生长性状关联性分析. 刘浩,白俊杰,李胜杰,樊佳佳,全迎春. 2016

[14]生长相关优势基因型在大口黑鲈‘优鲈1号’选育世代中的聚合. 徐磊,白俊杰,李胜杰,孙成飞. 2014

[15]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的选育效果评价. 朱华平,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 2008

[16]施氏獭蛤全同胞家系建立及生长与存活性状分析. 彭慧婧,张守都,郑德斌,邹杰. 2019

[17]大菱鲆不同进口群体杂交后代的早期生长差异. 于飞,张庆文,孔杰,栾生,张发. 2008

[18]中国明对虾全同胞家系的生长比较和遗传力估计. 孙修涛,李健,王清印,宋全山,郭建军,刘勇,孙玉忠. 2004

[19]大口黑鲈新品种培育与展望. Bai Juniie,白俊杰. 2012

[20]温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BAI Hai-wen,白海文,ZHANG Ying,张颖,LI Xue.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