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鳀科(Engraulidae)鱼类DNA条形码电子芯片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柳淑芳 1 ; 李献儒 1 ; 李达 1 ; 庄志猛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鳀科;DNA条形码;探针;DNA芯片;电子杂交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16 年 37 卷 06 期

页码: 19-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将基于线粒体COI部分序列的DNA条形码和DNA芯片技术相结合,以缇科11属30种鱼类为研究对象,在比对分析其DNA条形码序列的基础上,利用软件Oligo Array 2.1筛选探针,经OligoCalc优化探针,去除易形成发夹(Hairpin)、茎环(Stern-loop)及自身二聚体结构(Homodimers)的探针,再利用Oligo heat map对探针与靶标序列进行虚拟杂交,共有14个物种的24条探针能与靶标序列特异性结合。利用DNA条形码芯片技术能将14个物种鉴定到种,虽然物种识别能力仅占总物种数的46.7%,但鉴定准确率可达100%。因此,基于COI基因的DNA芯片技术对缇科鱼类物种鉴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该技术对物种的识别能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筛选和优化得到高质量的分子探针则是突破该项技术的关键。

  • 相关文献

[1]山东近海习见鱼类DNA条形码及其电子芯片分析. 柳淑芳,李献儒,杜腾飞,庄志猛. 2016

[2]鳀科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信息分析. 张丽丽,程起群. 2012

[3]核酸杂交技术在海水养殖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艾海新,王崇明,任伟成,王秀华,李赟. 2006

[4]PCR法制备地高辛标记DNA探针斑点杂交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杨冰,黄倢,宋晓玲,史成银,刘莉,刘庆慧. 2004

[5]橘色双冠丽鱼黑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MC1R)整胚原位杂交. 潘贤辉,宋红梅,周康奇,汪学杰,刘奕,牟希东,余梵冬,杨叶欣,刘超,郑曙明,胡隐昌. 2019

[6]鱼类鳗弧菌6种毒力基因探针氨基玻片制作条件的初步构建. 闫丽,蒋继志,黄健. 2009

[7]荣成俚岛斑头鱼摄食生态研究. 纪东平,卞晓东,宋娜,高天翔. 2015

[8]两株北极褐藻DNA条形码序列的记录. 刘晨临,林学政. 2017

[9]基于COⅠ基因的西南大西洋部分经济鱼类DNA条形码鉴定. 张馨月,刘岩,张秀梅,高天翔. 2014

[10]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5种鲤养殖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单云晶,鲁翠云,李超,张明昭,顾颖,孙效文. 2013

[11]基于线粒体C01基因的DNA条形码在石首鱼科(Sciaenidae)鱼类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柳淑芳,陈亮亮,戴芳群,庄志猛. 2010

[12]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江门沿岸海域夏季鱼卵的鉴定. 张楠,吴娜,郭华阳,朱克诚,刘永,李纯厚,杨静文,江世贵,张殿昌. 2018

[13]新疆赛里木湖3种引进白鲑鱼类的DNA条形码分析. 常玉梅,孙博,苏宝锋,梁利群,侯玉军. 2018

[14]回捕牙鲆生长和摄食状况调查研究. 宋立民,于清海,袁立来,司飞,任玉芹,任建功,张红涛,李楠. 2019

[15]中国近海习见头足类DNA条形码及其分子系统进化. 王鹤,林琳,柳淑芳,姜志强,庄志猛. 2011

[16]基于DNA条形码研究中国枪乌贼和鸢乌贼的食物种类组成. 刘梦娜,徐磊,王雪辉,刘玉,王淼娣,邱永松,朱江峰,何映霖,贝伟烈,杜飞雁. 2020

[17]鲹科鱼类DNA条形码分类系统. 杨龙,李昂,李步苏,王焕,柳淑芳,庄志猛. 2021

[18]黄海沙带鱼的DNA条形码鉴定及其分布. 李昂,李明晖,王焕,柳淑芳,庄志猛. 2022

[19]南极鱼亚目鱼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学. 姜郦轩,张吉昌,樊钢洲,李昂,柳淑芳,庄志猛. 2021

[20]DNA条形码在西藏水系裂腹鱼亚科鱼类鉴定中的研究. 张驰,刘海平,马波,王万良,曾本和,牟振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