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姜军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
关键词: 玉米;种质;交流;创新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02 年 04 期
页码: 27-28
摘要: 现有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 ,新优种质资源匮乏是困扰多数育种者的普遍问题。本文以东北早熟春玉米育种实践为例 ,阐述了当今技术经济条件下玉米种质交流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探讨了常规育种条件下实现种质扩增的可能途径与方法
- 相关文献
[1]无腥味大豆种质创新与利用. 景玉良. 2002
[2]含CIMMYT种质的改良系的改良效果研究. 高明波,孙艳杰,金益,董玲,于天江. 2010
[3]玉米窄基因群体中七份种质的评价. 邵勇,南元涛,景玉良,魏国才,金振国,高利,孙艳杰,石运强,邵珊珊. 2018
[4]EP17×sx709改良系的分析与评价. 邵勇,魏国才,孙艳杰,石运强,邵珊珊,南元涛. 2019
[5]玉米种质类群划分的常用方法及评价. 史桂荣. 2001
[6]CIMMYT种质对东农250亲本自交系的改良效果研究. 董玲,金益,孙艳杰,于天江,李严,郭然. 2009
[7]我国玉米种质现状及改进建议. 史桂荣. 2002
[8]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种质基础现状分析. 曹靖生. 2000
[9]部分CIMMYT玉米群体改良与利用的初步研究. 曹士亮,金益,董玲,于天江,王振华,张林. 2008
[10]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品种情况分析. 李春霞. 2002
[11]玉米种质基础研究现状分析. 史桂荣. 2002
[12]CIMMYT种质对玉米自交系合344改良效果的研究. 孙艳杰. 2012
[13]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扈光辉. 2004
[14]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探讨. 金振国,单大鹏,沈海军,高利,董晓慧,魏中华,石运强. 2023
[15]玉米自交系“合344”的利用保纯与创新研究. 唐跃文. 2002
[16]东北大豆种质群体花荚器官脱落的差异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孙晓环,王燕平,宗春美,白艳凤,齐玉鑫,王晓梅,任海祥,杜维广. 2018
[17]优良大豆种质绥农10号的利用及效果分析. 付春旭,景玉良,王金星,张维耀,曲梦楠,高陆思,姜世波. 2017
[18]绥农号大豆品种的选育及其利用. 景玉良,吕德昌,陈维元,姜成喜,付亚书,田喜梅,付春旭,葛秀秀,魏军. 2001
[19]大豆光钝感种质创新与光周期育种途径的研究. 栾晓燕,满为群,杜维广,陈怡,刘鑫磊. 2004
[20]小麦淀粉品质改良途径及糯性小麦种质创新研究. 赵海滨,李集临,徐香玲,张春利,宋庆杰,张延滨,辛文利,肖志敏,孙连发,郭文义.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机收玉米新品种牡单2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张庆娜;姜军;邵广忠;孙殷会;程娟;傅迎军
关键词:玉米;牡单27;机械收获;选育;栽培技术
-
反映样点微域空间变异的多穴位黑土层厚度快速勘察与预测方法研究
作者:高张;马利霞;于东升;胡文友;李德成;高磊;刘峰;张久明;姜军;匡恩俊;王鑫;宋洁;王桐;丁琪洵;王昌昆;迟凤琴;赵玉国
关键词:黑土层厚度;多穴位勘察;随机森林模型;不确定性
-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反演中国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
作者:王亚丹;张凤;胡文友;于东升;迟凤琴;张超;徐英德;杨顺华;俞元春;姜军;徐仁扣
关键词:黑土;有机质;数字图像;逐步多元回归;神经网络模型
-
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龙达130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作者:刘峰;栗铭徽;张武;李桂洪;李宝华;陈永利;陈浩;徐国成;徐玉梅;姜军;吴辉
关键词:大豆;龙达130;选育;栽培技术
-
玉米宽垄增行增产效果研究
作者:师臣;高树仁;谭福忠;姜军;郑巍;崔洪秋;徐磊
关键词:玉米;宽垄增行;增产
-
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杨克军;王玉凤;张树远;蔡鑫鑫;姜军;王岭;师臣
关键词:寒地玉米;栽培方式;土壤微生态
-
“Ⅱ1465”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群体结构特性的影响
作者:张树远;杨克军;姜军;蔡鑫鑫;施臣;王岭
关键词:栽培方式;寒地玉米;群体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