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聪 1 ; 李紫良 1 ; 胡甘 1 ; 张建朝 1 ; 冯小雨 1 ; 牛娜 1 ; 宋瑜龙 1 ; 马守才 1 ; 刘东涛 2 ; 王军卫 1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2.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隐性核不育系;Ms1;载体构建;基因工程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2 年 006 期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小麦杂种优势能够创制稳定的雄性不育系。相比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细胞核雄性不育具有育性稳定、易恢复、不受环境影响等特点。小麦隐性核不育基因ms1的克隆以及杂交制种技术(hybri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SPT)的开发,为雄性不育的保持和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将小麦花粉育性恢复基因Ms1、花粉致死基因ZmAA1、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2及其特异性启动子和终止子连接到表达载体pGEII上,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得到6株转基因拟南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拟南芥种子,发现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表面平滑,不能发出红色荧光;而转基因种子表面呈现颗粒状,能够发出红色荧光。这说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够在拟南芥中成功表达。这为创制人工小麦隐性核不育系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 相关文献
[1]甘薯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小亚基双顺反子共表达载体构建. 唐维,李强,张允刚,后猛,闫会,刘亚菊,王欣,马代夫. 2019
[2]甘蓝型油菜丙酮酸激酶基因RNA 干扰载体的构建. 付三雄,张超,陈松,周晓婴,戚存扣. 2013
[3]甘蓝型油菜丙酮酸激酶基因RNA干扰载体的构建(英文). 付三雄,张超,陈松,周晓婴,戚存扣. 2014
[4]一步法快速构建长片段RNAi发夹的载体. 刘廷利,郭冬姝,姚瑶,张保龙. 2021
[5]拟南芥AtNHX1基因克隆和cre(lox)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杨平,蔡小宁,钟小仙,贲爱玲,续晨,王敏. 2007
[6]蔬菜抗病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姜永平,陈惠. 2002
[7]我国转基因棉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缪亚梅,崔世友. 2002
[8]构建生防菌B-916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工程菌的研究. 陈志谊,陈中义. 2003
[9]药用植物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孙科,杨培,闫微. 2007
[10]能源植物柳枝稷功能基因改良研究进展. 戴志聪,祁珊珊,黄萍,杨冉,杨淞惠,庄义庆,杜道林. 2014
[11]油菜种子含油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综述. 刘蕊,王宁宁,王玉康,李明,曹维,王政,张洁夫,谭小力. 2019
[12]杜鹃花属植物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耿兴敏,宦智群,苏家乐,刘晓青. 2021
[13]辣(甜)椒抗黄瓜花叶病毒(CMV)研究进展. 吴小丽,王述彬,曹碚生. 2006
[14]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野生型生防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 陈中义,陈志谊,郑小波,张杰,黄大昉. 2003
[15]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枯草芽孢杆菌. 罗楚平,陈志谊,刘永锋,刘邮洲. 2008
[16]现代生物技术在蔬菜品种改良中的应用(上). 余文贵. 1996
[17]高品质转野生荠菜凝集素基因棉花的获得. 肖松华,吴巧娟,刘剑光,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柏立新. 2005
[18]基因工程在能源植物改良中的应用. 孙晓波,马鸿翔,王澎. 2007
[19]兔出血症发病概况及疫苗研究进展. 杨龙圣,薛家宾,王芳,徐为中,王德云,胡元亮,闻发全. 2007
[20]乙烯的直接生物合成. 孙芝兰,陈以峰.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产稳产中强筋小麦新品种-徐麦44
作者:张会云;刘东涛;王静;马红勃;刘静;刘立伟;易媛;朱雪成;冯国华;张娜
关键词:
-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其等位基因检测
作者:朱雪成;马红勃;张娜;刘静;王静;冯国华;张会云;易媛;刘立伟;刘浩;刘东涛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分子标记
-
杀雄剂CH1对冬小麦雄性不育的效应研究
作者:郭皓昱;李煜;吴倩;马守才;王军卫;刘东涛
关键词:小麦;化学杀雄剂CH1;基因型;雄性不育;表面活化剂
-
部分徐麦品种(系)馒头的挥发性物质和质构分析
作者:刘立伟;刘东涛;马红勃;张会云;王静;冯国华
关键词:馒头;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挥发性物质;质构
-
徐麦系列新品种小麦的挥发性物质
作者:刘立伟;冯国华;刘东涛;王静;张会云;马红勃;刘静;易媛;朱雪成;张娜
关键词:小麦;面粉;HS-SPME-GC/MS;风味物质;
-
江麦23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作者:刘静;冯国华;刘东涛;张会云;马红勃;王静;刘立伟;易媛
关键词:小麦;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产量构成因素
-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作者:马红勃;刘东涛;冯国华;王静;朱雪成;张会云;刘静;刘立伟;易媛
关键词:小麦;Fhb1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