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演变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许乃银 1 ; 李健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与油菜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棉花;区域试验;试验精确度;品种比较精确度;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EV);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

期刊名称: 棉花学报

ISSN: 1002-7807

年卷期: 2016 年 28 卷 01 期

页码: 34-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农作物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是品种和试验环境科学评价的基础。本研究分析了2000―2014年期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试的试验精确度分布与演变动态,并分析比较了棉花12个主要性状的精确度差异,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发展水平和演变规律,为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合理布局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单年单点棉花区域试验能鉴别出5%、8%、10%、12%、15%和20%品种间差异的比率分别约为20%、50%、70%、83%、92%和98%。(2)单年多点棉花区域试验精确度呈逐年提高的演变趋势,RLSD0.05(RLSD,relative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由2000年的11.43%下降到2014年的7.1%,其中长江流域的RLSD0.05已经连续9年、黄河流域棉区的RLSD0.05连续4年稳定在5%以下,可以稳定地鉴别品种间5%的差异;西北内陆棉区的RLSD0.05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可以可靠鉴别品种间10%的差异。(3)棉花12个主要性状的试验精确度差异显著,其中皮棉产量和结铃数的精确度较低,霜前花率、衣分、纤维长度和生育期的精确度较高,其余性状精确度中等。

  • 相关文献

[1]江苏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精度分析. 陈志德,仲维功,王才林,杨杰,张红生. 2006

[2]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 张群远,葛知男,杨付新,张德贵,刘文欣. 2001

[3]棉花区域试验中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许乃银,陈旭升,狄佳春,肖松华,刘剑光. (Mis

[4]高产抗虫棉新品种——徐棉443. 李卫华,陈 萍,王阶祥,胡新燕,张正敏,冯 营. 2009

[5]棉花区域试验数据异常值诊断方法与应用. 金石桥,许乃银. 2010

[6]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金石桥,许乃银. 2012

[7]2014―2017年长江流域及江苏省区试棉花品种枯萎病抗性评价. 林玲,张昕,邓晟,王卿. 2018

[8]棉花区域试验中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 许乃银,陈旭升,狄佳春,肖松华,刘剑光. 2004

[9]利用GGE双标图划分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生态区. 许乃银,金石桥,李健. 2017

[10]AMMI模型在棉花区试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许乃银,陈旭升,郭志刚,张坚勇,肖松华,狄佳春,刘剑光. 2001

[11]棉花区试总结中“品种评述”批量生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许乃银,李健. 2014

[12]中棉所49在西北内陆棉区的稳定性与丰产性分析. 金石桥,赵淑琴,许乃银. 2014

[13]试论棉花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的选定标准. 肖松华,刘剑光,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 2003

[14]杂交棉与常规棉在江苏区试中的产量因素分析. 宋锦花,许乃银. 2010

[15]DTOPSIS法在农作物品种稳定性综合评价上的应用初探. 曹荣祥,戎新祥,庞廷峰,童晓利,王庆南,赵何娟. 1999

[16]鲜食大豆区试高产性、稳产性分析方法的评选. 姜永平,吴春芳,陈惠,徐泉方. 2006

[17]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荃优139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朱国永,严国红,王合勤,王爱民,何冲霄,施伟,唐红生,刘凯,张桂云,孙明法. 2018

[18]GGE双标图在中国农作物品种试验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 金石桥,许乃银. 2012

[19]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物联网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应用. 张梅,孙近友. 2018

[20]国家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陆大雷,孙世贤,陈国清,陆卫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