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冬小麦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与利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武计萍 1 ; 许钢垣 1 ; 仇松英 1 ; 逯腊虎 1 ; 韩新萍 2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临汾市农业局

关键词: 冬小麦;农艺性状;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01 年 29 卷 04 期

页码: 7-1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利用综合性状好的 6个品种 (系 )为材料进行双列杂交 ,对 6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①小麦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和百粒重 ,辅之以较高的成穗率 ,临汾麦区最佳强优势组配模式是重穗型 (均衡型 )×多穗型 ;②大部分组合正反交杂种优势差异不显著 ,但有个别组合正反交的优势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③同一亲本与不同亲本杂交 ,其杂种优势也有差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评选出优势较强的 5个组合 :即晋麦 65号×晋麦 61号 ,临远 315 8×晋麦 61号 ,邯 4 5 89×晋麦 60号 ,晋麦 60号×晋麦 65号 ,邯 4 5 89×晋麦 5 4号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王玉斌,逯腊虎,武计萍,张婷,李大鹏. 2014

[2]冬小麦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武计平,许钢垣,仇松英,逯腊虎,孟兆平,韩新萍. 2001

[3]冬小麦粒叶比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分析. 李世平,杨玉景,阎翠萍,靖金莲,王随保. 2007

[4]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靖金莲,阎翠萍,杨玉景,李世平. 2007

[5]几个冬小麦品种穗叶距的遗传研究. 曹亚萍,王娟玲,张明义,范绍强,乔合心. 2000

[6]冬小麦沉降值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李国强,武计萍,仇松英,逯腊虎,陈爱萍,许钢垣,孟兆萍. 2004

[7]冬小麦杂种F_2优势研究. 张明义,孙其信. 1999

[8]冬小麦种质株高杂种优势及遗传研究. 李世平,张新平,田玉凤. 2003

[9]冬小麦穗叶距的杂种优势及遗传特性研究. 刘桂芳,曹亚萍,张明义,乔合心. 1999

[10]冬小麦种质株高杂种优势及遗传研究. 张新平,田玉凤,李世平. 2003

[11]玉米农艺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侯有良,钟改荣,卢保红,魏荣业,杜如珊,张广峰. 2013

[12]小麦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武计萍,许钢垣,仇松英,逯腊虎,李国强,陈爱萍,孟兆萍. 2004

[13]春霜冷害下CHA杂交小麦生长优势动态表现研究. 梁肖青,苗果园,许钢垣. 2006

[14]小麦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李国强,武计萍,仇松英,逯腊虎,陈爱萍,张文云. 2005

[15]冬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侯小峰,左联忠,王彩萍,赵吉平,郭鹏燕,郭兆萍. 2014

[16]冬小麦抗白粉病性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侯小峰,刘静,左联忠,王彩萍,赵吉平,郭鹏燕,郭兆萍. 2016

[17]气温变化背景下中国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变化特征——以山西临汾为例. 刘新月,裴磊,卫云宗,张正斌,高辉明,徐萍. 2015

[18]1986-2014年临汾降水变化及对旱地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刘新月,裴磊,卫云宗,张正斌,高辉明,徐萍. 2016

[19]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与生育期气象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互作关系. 李世景,徐萍,张正斌,卫云宗. 2019

[20]化杀杂种小麦优势表现分析. 仇松英,许钢垣,武计萍,逯腊虎.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