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中间偃麦草选育饲用多年生小麦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玉 1 ; 崔磊 2 ; 李洪杰 2 ; 闫文泽 2 ; 刘少翔 2 ; 闫贵云 2 ; 郭庆 2 ; 孙善澄 2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中间偃麦草;硬粒小麦;饲用多年生小麦

期刊名称: 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ISSN:

年卷期: 2013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多年生小麦具有良好的再生性和抗逆性,为选育适合在我国北方严寒、干旱、瘠薄的恶劣环境及不良土壤条件下生长的多年生小麦,我们将八倍体小偃麦(2n=8x=56)和中间偃麦草(2n=6x=42)的杂种后代品系与硬粒小麦(2n=4x=28)和中间偃麦草(2n=6x=42,E_1E_1E_2E_2S_TS_T)的后代品系杂交,F_1代植株保持了中间偃麦草的多年生、抗寒和抗病等性状,但结实率较低,F_2、F_3代分离复杂,出现中间偃麦草类型、小偃麦类型和

  • 相关文献

[1]八倍体小偃麦和硬粒小麦杂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分析. 李亚莉,董艳辉,侯丽媛,聂园军,任永康,王育川,吴新明. 2019

[2]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新品系CH5026白粉病抗性的遗传. 刘建霞,贺润丽,畅志坚,詹海仙,张晓军,董春林,王创云. 2008

[3]多年生小麦的培育与选择研究. 孙玉,孙善澄,刘少翔,闫贵云,郭庆. 2011

[4]小偃麦衍生品系CH7086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詹海仙,刘惠民,畅志坚,张晓军,董春林,任永康. 2008

[5]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自交和回交后代染色体分离的研究. 王美霞,张从卓,王创云. 2008

[6]八倍体小偃麦营养品质及主要品质特性分析. 孙玉,唐朝晖,李洪杰,闫文泽,刘少翔,闫贵云,郭庆,孙善澄. 2013

[7]八倍体小偃麦不同绿色器官气孔特性的差异. 魏爱丽,段学强,牛杏枝,畅志坚. 2010

[8]矮化型八倍体小偃麦的选育. 畅志坚,胡河生,王志国. 1996

[9]抗白粉病小偃麦衍生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刘建霞,温日宇,王润梅,周凤. 2010

[10]耐密高产小麦新品种太春3473选育及高产技术研究. 马惠英,卜斌,孙振. 2017

[11]人工合成冬性六倍体小麦的研究. 闫贵云,孙玉,左静静,牛瑜琦,冯瑞云,霍利光,刘少翔. 2016

[12]硬粒温光敏核不育小麦DT94-1的发现及育性转换研究. 马慧英,孙振,罗志昌,郭风琴,安建勇. 2001

[13]硬粒小麦温光敏雄性不育系DT-94的转育及利用研究简报. 郭凤琴,马慧英,郭庆瑞,安建勇. 2002

[14]硬粒小麦与野生二粒小麦籽粒铁、锌、硒元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分析. 姬虎太,王敏,曹勇,李晓丽,姜兰芳,马小飞. 2018

[15]中间偃麦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导入及其抗性评价. 闫金龙,畅志坚,孙美荣,张晓军,詹海仙,李欣. 2010

[16]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CH188分子细胞学鉴定. 罗小军,乔麟轶,李欣,郭慧娟,阎晓涛,张树伟,常利芳,闫金龙,畅志坚,张晓军. 2020

[17]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中233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杨永乾,李小军,宋杰,孙玉,茹振钢. 2014

[18]抗条锈病小偃麦附加系CH366的FISH鉴定. 郑瑗,李欣,贾举庆,郭慧娟,雷梦林,张树伟,常利芳,畅志坚,乔麟轶,陈芳,张晓军. 2021

[19]小麦种质CH7015中抗白粉病基因的SSR定位. 郭慧娟,贾举庆,李欣,乔麟轶,阎晓涛,任永康,常利芳,张树伟,畅志坚,张晓军. 2019

[20]小麦-中间偃麦草6J~S/6B代换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罗小军,乔麟轶,李欣,李光蓉,郭慧娟,阎晓涛,张树伟,常利芳,闫金龙,畅志坚,张晓军.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