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旭颖 1 ; 孙晓杰 1 ; 李兆新 1 ; 邢丽红 1 ; 蒋万枫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关键词: 贝类毒素;亲水作用色谱-质谱联用(HILIC-MS);检测
期刊名称: 海洋湖沼通报
ISSN: 1003-6482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186-1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贝类毒素是由海洋中有毒藻类产生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贝类通过摄食有毒藻类在体内蓄积,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本文综述了贝类毒素的分类及亲水作用色谱(HILIC)的保留机理和特点。重点介绍了亲水作用色谱-质谱联用(HILIC-MS)技术在贝类毒素测定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HILIC-MS在贝类毒素检测分析方面的发展趋势。
- 相关文献
[1]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的研究进展. 李爱峰,韩刚,于仁成. 2008
[2]辛基功能化离子液体键合硅胶固相萃取海水中贝类毒素的方法研究. 孙晓杰,丁海燕,谭杰,邢钧,郭萌萌,邢丽红,李兆新,翟毓秀. 2020
[3]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水产及水产加工品专业委员会第33届会议概况. 郭莹莹,王联珠,殷邦忠,郭薇,林洪,李乐,朱文嘉. 2015
[4]贝类毒素固相吸附示踪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兆新,张婷婷,郭萌萌,孙晓杰,宋才湖,周德山,宋新成. 2016
[5]桑沟湾养殖牡蛎中贝类毒素监测及预警. 宿志伟,赵峰,姜雪,刘远平,刘志敏,牟伟丽,周德庆. 2017
[6]生物传感器在贝类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邹琴,李刘冬,陈培基,王霞. 2009
[7]贝类毒素检验及排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马敬军,曾名勇,周德庆. 2003
[8]5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程晓艳,刘庆慧,黄倢. 2012
[9]臭氧对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NA破坏效果的评价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李晋,史成银,王胜强,粟子丹. 2015
[10]海产品中砷化合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郭莹莹,翟毓秀,林洪,尚德荣,宁劲松,李敏,王军. 2008
[11]七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RT-LAMP检测方法. 刘滨,刘新富,曾霖,孟振,刘江春. 2016
[12]3种水产病原菌简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建立. 李晨,黄倢,谢国驷,赵培,王秀华. 2011
[13]水产品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检测技术及污染现状. 孟娣,王赛赛,刘欢,韩刚. 2016
[14]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磺胺间甲氧嘧啶与鲤鱼血浆蛋白结合率. 孙言春,王瑛,杜宁宁,吴松,牟振波,汤施展. 2012
[15]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地表水中5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研究. 刘慧东,孙言春. 2018
[16]漂洗和斩拌对海鲈鱼肌球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 林婉玲,刘芳芳,李来好,吴燕燕,杨少玲,黄卉,杨贤庆,林织. 2020
[17]水产品中河豚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李芹,韩刚,刘欢,解超男,吴立冬,许玉艳,郑重,李晋成,吴婧. 2018
[18]质检机构如何正确选择仪器设备计量方法. 毛燕文. 2012
[19]农产品中敌百虫残留限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孟娣,宋怿,付晓苹,许玉艳. 2014
[20]激光与渔业(四). 丁永良.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大蒜素的功能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邢丽红;李兆新;孙晓杰;张梦婷;郑旭颖;王继耀;王淑文;周朝生;朱洁;丁环;刘云龙
关键词:大蒜素;提取技术;功能;检测
-
口灌氟苯尼考对中华鳖组织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张永刚;王政;邢丽红;李兆新;张大海;李先国;吴薇;刘莹
关键词:中华鳖;氟苯尼考;组织损伤;病理学;毒性
-
褐藻寡糖及其锌络合物对暗纹东方鲀消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张梦婷;李兆新;邢丽红;段蕊;张俊杰;郑旭颖;朱盼盼;王学江
关键词:褐藻寡糖;褐藻寡糖锌;暗纹东方鲀;生物学效应;肠道菌群;16S RNA
-
渤海海域唐山贝类养殖区腹泻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测与风险评估
作者:郑旭颖;李兆新;孙晓杰;邢丽红;张梦婷;朱盼盼;王继耀;苏文青
关键词:渤海;腹泻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风险评估
-
扇贝组织中不同形态氨基脲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邢丽红;孙伟红;朱盼盼;孙晓杰;李兆新
关键词:氨基脲;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扇贝;存在形态
-
注射恩诺沙星对中华鳖组织的病理损伤研究
作者:张永刚;丁慧平;王政;李兆新;邢丽红;吴薇;刘莹
关键词:
-
功能性寡糖的生物学效应与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张梦婷;李兆新;段蕊;张俊杰;邢丽红;孙伟红;郑旭颖;朱盼盼
关键词:功能性寡糖;功能性;制备;应用;生物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