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晚播小麦养分平衡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姗 1 ; 石祖梁 1 ; 杨四军 1 ; 顾克军 1 ; 戴廷波 2 ; 王飞 3 ; 李想 3 ; 孙仁华 3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3.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关键词: 施氮量;秸秆还田;晚播小麦;养分平衡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5 年 26 卷 09 期

页码: 2714-27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晚播小麦产量、养分积累、秸秆养分释放及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并配施适当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晚播小麦籽粒产量.晚播小麦全生育期的干物质、氮、磷、钾积累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相同施氮量(270 kg N·hm-2)下,秸秆还田处理的干物质、磷、钾积累高于不还田处理,氮积累则呈相反趋势.随着施氮量增加,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率增加,且拔节后秸秆养分释放量占总释放量的比例降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秸秆的干物质、磷、钾释放量呈倒"N"型变化趋势,而氮释放量则呈"V"型变化趋势.计算养分表观平衡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并增加施氮量,养分总盈余量显著升高;在获得较高产量的施氮条件下,氮、钾素显著盈余,磷素投入较为合理.晚播小麦实行秸秆还田后,可适当增加氮肥用量至257 kg·hm-2,并减少钾肥投入.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下施氮量对稻茬晚播小麦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 石祖梁,顾东祥,顾克军,张传辉,张斯梅,于建光,杨四军. 2014

[2]秸秆还田下晚播稻茬麦适宜施氮量研究. 石祖梁,张姗,孙仁华,张传辉,戴廷波,顾克军,杨四军. 2015

[3]不同钾吸收类型小麦品种(系)秸秆还田对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 盛婧,刘红江,孙国峰,张丽萍,郑建初. 2016

[4]不同小麦品种及秸秆处置方式对农田磷素平衡的影响.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刘红江,王鑫. 2016

[5]麦稻两季秸秆还田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 杨美英,刘建,魏亚凤,李波. 2011

[6]不同生育期浇水对稻茬晚播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何井瑞,韩必荣,张明,张洪树,陈雪梅,刘海红,刘红,王伟中,杜小凤. 2017

[7]47%异隆·丙·氯吡可湿性粉剂与常用茎叶处理药剂混用对晚播麦田杂草防效及小麦的安全性. 唐建明,朱锦磊,石旭旭,龚永辉,王红春. 2018

[8]稻鸭萍共作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能特征分析. 甄若宏,王强盛,周建涛,郑建初,何加骏,卞新民. 2009

[9]基于家畜单位环境承载力的农牧结合优化模型研究. 白云峰,涂远璐,严少华,刘建. 2011

[10]花碱土地区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的影响和增产效应. 孙庚寅,赵守仁,朱万宝,张永春,王树平,张恒昌. 1996

[11]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超高茬麦(油)套稻”. 顾克礼. 2009

[12]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超高茬麦(油)套稻”. 顾克礼. 2009

[13]超高茬麦田套稻的生理生态特性. 郭勋斌,顾克礼,徐世林,田文科,陈伟民,袁秦. 2007

[14]施氮量和收获期对饲用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ZHAO Hai-ming,赵海明,YOU Yong-liang,游永亮,WU Rui-xin. 2019

[15]苏南稻麦二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技术. 顾志权,李庆康,赵强基. 2001

[16]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17]连续两年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大伟,刘建,王波,曹杨,卞新民. 2009

[18]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耕作模式与施肥技术研究. 沈俊国,沈业松. 2014

[19]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后机插水稻肥料运筹技术研究. 李育娟,龚克成,刘红江,侯秀芬,孙志明. 2010

[20]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王振忠,李庆康,吴敬民,钱永根,赵金元,顾建东.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