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的增氧性能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管崇武 1 ; 单建军 1 ; 宋红桥 1 ; 吴凡 1 ; 陈石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增氧性能;进气量;氧利用率;循环水养殖

期刊名称: 渔业现代化

ISSN: 1007-9580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25-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评价不同进气量和进气压力对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增氧性能的影响,参照SC/T 6051—2011《溶氧装置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标准测试方法,在3个进气压力条件下开展不同进气量的室内清水增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进气量条件下,降低进气压力可取得较好的增氧性能;在相同进气压力条件下,装置的氧质量转移系数和增氧能力随着进气量增大而增大,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则呈下降趋势,但在进气压力为0.2 MPa时,其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下降幅度较缓。综合考虑增氧能力和运行能耗等因素,装置的进气参数可设置为进气压力0.2 MPa、进气量0.064~0.081m~3/h,在该条件下增氧能力达到29.79~34.36 g/h,氧利用率达到29.83%~32.32%,动力效率达到7.67~8.31 kg/(kW·h)。研究表明,进气量对装置的增氧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合理控制进气量对于提高增氧性能、降低增氧装置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文献

[1]射流式增氧机性能研究. 门涛,张祝利,顾海涛,何雅萍,王君. 2011

[2]几种机械增氧方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增氧性能比较. 谷坚,顾海涛,门涛,刘兴国,曹建军. 2011

[3]微孔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水体增氧性能的影响. 程香菊,曾映雪,谢骏,龚望宝. 2014

[4]清水中微孔曝气充氧系统的氧转移预测模型. 程香菊,曾映雪,谢骏,余德光. 2014

[5]养殖废水回收及水源热泵应用技术的研究. 辛乃宏,朱建新,杨永海,朋礼全,于学权,张树森. 2012

[6]三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 ^A宋德敬^B1^D1%^A张剑诚^B2^D2%^A薛正锐^B3^D1%^A张明华^B4^D3%^A杨菁^B5^D3%^A王秉心^B6^D4. 2004

[7]海水养殖循环水净化系统中生物膜的一种快速构建方法. 王印庚,曹磊,张正,梁友,曲江波,翟介明. 2010

[8]循环水养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和脱氮应用. 陈钊,宋协法,黄志涛,李健,董登攀,任义. 2016

[9]美国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生物滤器的研究与应用. 张宇雷,刘晃,吴凡,倪琦,徐皓. 2009

[10]PVA-PVP共混填料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宇雷,沈建清,张海耿,江晟佳. 2018

[11]鱼菜共生综合生产系统的研究进展. 宋红桥,管崇武. 2018

[12]铜离子在养殖对虾组织中的积累及其对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 李湘萍,程波,程江峰,刘鹰. 2011

[13]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成鱼摄食活动对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 王峰,雷霁霖,高淳仁,黄滨,赵侠. 2012

[14]臭氧对循环水养殖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及机理研究. 管崇武,张宇雷,宋红桥,张海耿,王健. 2018

[15]封闭式循环水养殖7月龄四指马鲅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蓝军南,区又君,李俊伟,温久福,牛莹月,周慧,李加儿,李活. 2020

[16]间歇式双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构建及其养殖效果. 李华,田道贺,刘青松,段亚飞,张家松. 2020

[17]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实践与思考. 钟金香,于培松,吴郁丽,颉晓勇,李纯厚,王秀瑛. 2011

[18]池塘循环水养殖对混养草鱼食用品质的影响. 温利,李温蓉,陶玲,安玥琦,刘茹,李谷,熊善柏. 2023

[19]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的实施与效果. 薛致勇,曲克明,孙德强,王荣之. 2007

[20]循环水养殖欧洲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富集分布特征. 万慧珊,程波,宋晓红,李乐,宋怿.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