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隋颖 1 ; 宁劲松 2 ; 林洪 1 ; 翟毓秀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鲆鲽类;追溯;EAN.UCC;质量安全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11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20-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溯源编码与标识技术是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的关键,参照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通过研究EAN/UCC-13码和EAN/UCC-128码,建立了基于EAN/UCC-128编码方式的鲆鲽类产地溯源的编码方案;在研究确定标签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尾部捆扎、不同部位嵌挂等不同标识方法,建立了单尾标签标识技术,系统的建立了产地标识方法,为鲆鲽类产品进行产地追溯提供了技术支持。该方法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养殖到消费终端的全程可追溯。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标识标签脱落率小于2%,标签浸泡30 d条码信息识别准确率可达到近100%。
- 相关文献
[1]我国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制和运行现状. 倪琦,雷霁霖,张和森,杨正勇. 2010
[2]鲆鲽类养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解析. 刘皓,宋文平,贾磊. 2011
[3]天津市鲆鲽类养殖情况调查研究. 贾磊,宋文平,苗军,乔延龙. 2010
[4]我国鲆鲽类生殖内分泌研究进展. 柳学周,史宝,徐永江,王滨,刘新富,孟振. 2017
[5]利用数码技术测定鲆鲽类体表面积的方法. 孟振,刘新富,雷霁霖,张和森. 2008
[6]鲆鲽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贾磊,王群山,刘皓,刘克奉,王钢. 2019
[7]鲆鲽类产业及其加工利用概述. 滕瑜,苑德顺,孙爱华,王平,王彩理. 2015
[8]鲆鲽类白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马爱军,雷霁霖,陈四清,刘新富,王印庚,张秀梅,陈大刚. 2003
[9]大菱鲆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马爱军. 2012
[10]不同规格鲆鲽类的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比较. 滕瑜,郭晓华,苑德顺,王彩理. 2010
[11]鲆鲽类专用挤压饲判特性及研发. 牛化欣,雷霁霖. 2012
[12]辽宁鲆鲽类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苏浩,姜秀凤,梁恩义,赫崇波,王宝义,高祥刚,李云峰. 2013
[13]鲆鲽类工厂化养殖模式发展现状. 倪琦,宋奔奔,吴凡. 2012
[14]循环经济转型下的中国鲆鲽类养殖产业. 贾玉东,雷霁霖,刘滨. 2012
[15]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杀除工艺. 王印庚,陈君,潘传燕,翟介明,孙礼娟,刘江春. 2013
[16]鲆鲽类渔用疫苗研究现状及展望. 甘玲玲,王蔚芳,雷霁霖,刘新富,温海深. 2013
[17]鲆鲽类主要病原菌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甘玲玲,王蔚芳,高淳仁,雷霁霖. 2014
[18]鲆鲽类养殖加工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彩理,刘丛力,郭晓华,苑德顺,滕瑜. 2012
[19]我国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制和运行现状. 倪琦,雷霁霖,张和森,杨正勇. 2010
[20]基于养殖流程的水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编码体系的构建. 刘学馨,杨信廷,宋怿,钱建平,吉增涛,孙传恒.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UPLC-Q-Exactive MS构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特征指纹溯源技术
作者:张帆;郑关超;王潇潇;翟毓秀;谭志军;吴海燕
关键词:溯源;产毒藻;麻痹性贝类毒素;特征指纹;提取方法
-
BDE-47在紫贻贝中的分布、蓄积、消除和毒性效应
作者:耿倩倩;郭萌萌;李风铃;刘晓玉;吴峰;于鑫;翟毓秀;谭志军
关键词:2,2’,4,4’-四溴联苯醚(BDE-47);紫贻贝;组织分布;生物蓄积;消除;毒性
-
铜藻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与食用安全评价
作者:赵艳芳;尚德荣;康绪明;翟毓秀;王联珠;盛晓风;丁海燕
关键词:铜藻;无机元素;稀土元素;食用安全评价
-
栉孔扇贝对8:2FTCA的代谢转化与氧化应激响应
作者:刘晓玉;国佼;王智;谭志军;翟毓秀;郭萌萌
关键词:氟调聚羧酸(FTCAs);全氟烷基羧酸(PFCAs);生物转化;抗氧化酶系;栉孔扇贝
-
模拟消化方法在食物过敏原潜在致敏性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郭玉蔓;罗晨;郅莉莉;雍凌;何雅静;李永红;林洪;李振兴
关键词:食物过敏原;体内模拟消化;体外模拟消化;潜在致敏性评价;抗消化肽段;过敏原表位
-
大西洋鲑和虹鳟不同部位中虾青素和脂肪酸的比较分析
作者:高岩;邢丽红;孙伟红;吴旭干;祖露;宁劲松;翟毓秀;谭志军
关键词:养殖虹鳟;养殖大西洋鲑;不同部位;虾青素;异构体;脂肪酸
-
基于体外全仿生消化模型分析海带和紫菜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可给性
作者:赵艳芳;尚德荣;康绪明;翟毓秀;王联珠;盛晓风;丁海燕
关键词:海藻;体外全仿生;微量元素;生物可给性;元素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