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类型附着基对刺参栖息趋向性的影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管敏 1 ; 王印庚 2 ; 陈贵平 2 ; 廖梅杰 2 ; 潘鲁青 1 ; 薛太山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3.青岛瑞滋海珍品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 刺参;附着基;栖息;趋向性;平均聚集率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12 年 33 卷 04 期

页码: 42-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单位体积平均聚集数量(Average Gathered Number of Unit Volume,AGNUV)和平均聚集率(Mean Attractive Rate,MAR)统计分析了刺参对10种附着基(石块、三角瓦、U形瓦、遮阳网、网笼附着基、竹制附着基、三孔砖、涡流式异形瓦、大多棱瓦、小多棱瓦)和8种栖息分布区域(池壁面、池棱角、池底面、附着基上、附着基下、附着基棱角凹槽处、附着基内、附着基外)的选择趋向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附着基诱集刺参的效果为:大多棱瓦>石块>三孔砖>小多棱瓦>U形瓦>涡流式异形瓦>三角瓦>网笼附着基>遮阳网>竹制附着基,且大多棱瓦集参效果与三角瓦、网笼附着基、遮阳网、竹制附着基、涡流式异形瓦差异极显著。本研究还发现刺参在水泥池棱角处的MAR(21.02%)高于池壁面MAR(8.23%)和池底面的MAR(15.68%);刺参在附着基下方和附着基内部的MAR分别高于在附着基上方和附着基外部的MAR。此外,实验结果也表明,1)大多棱瓦附着基对刺参具有最佳诱集效果;2)刺参对栖息位置具有选择趋向性,且不同时间刺参对栖息位置的选择存在显著性差异;3)石块、网笼附着基、遮阳网不宜作为附着基。

  • 相关文献

[1]刺参的趋光性以及对附着基颜色的感应行为. 张辉,王印庚,荣小军,曹善茂,陈霞. 2009

[2]海珍品人工增殖礁模型对刺参聚集效果影响的研究. 崔勇,关长涛,万荣,谭杰,黄滨,李娇. 2010

[3]刺参苗期附着基更换频率对刺参生长及其养殖系统菌群结构的影响. 王印庚,张文泽,廖梅杰,李彬,荣小军,张正,李华,范瑞用,宁鲁光. 2016

[4]基于有性繁殖的鼠尾藻规模化繁育试验. 孙修涛,王飞久,汪文俊,江洪涛,王义民,汤庭耀,李生尧. 2010

[5]杂色鲍幼体附着基藻际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赵旺,姜敬哲,王江勇,陈韬,刘广锋,王瑞旋,杨蕊. 2013

[6]枸杞岛铜藻垂直分布格局及成因分析. 毕远新,章守宇,王伟定,吴祖立. 2014

[7]浒苔孢子在不同材料基质上的附着萌发差异性研究. 耿慧霞,颜天,于仁成,张清春,孔凡洲,周名江. 2018

[8]海参陆基工厂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张辉,王印庚,荣小军,陈霞. 2008

[9]海泥附着基的青蛤工厂化育苗试验. 赵玉明,顾润润,于业绍. 2005

[10]海萝属藻类繁殖生物学及增养殖研究进展. 郭永坚,张文文,李俊伟,朱长波,颉晓勇,郭奕惠,陈素文. 2015

[11]刺参体腔液穿刺抽取后细胞恢复过程的初步研究. 廖梅杰,王印庚,郝志凯,荣小军,陈贵平,陈霞. 2009

[12]刺参机械去脏工艺的实验研究. XU Wen-qi,徐文其,SHEN Jian,沈建. 2008

[13]几种常用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Zhu Jianxin,朱建新,Liu Hui. 2008

[14]刺参体壁氨基酸组成的季节变化. 高菲. 2008

[15]刺参池塘底栖真核生物群落DNA指纹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 荣小军,李彬,廖梅杰,张正,王印庚,陈贵平. 2009

[16]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Huang Huawei,黄华伟,Wang Yingeng,王印庚,Chen Xia. 2011

[17]浒苔对幼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秦搏,常青,陈四清,刘长琳,吕云云,燕敬平,王志军. 2014

[18]鱼礁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2014

[19]刺参池塘养殖青苔防治方法. 张传涛,赵炳然,曹金凤,孙祥山. 2016

[20]裂壶藻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消化酶的影响. 黄亮华,李浩洋,李彬,廖梅杰,陈骏佳,班甲,荣小军,李强,王印庚.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