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秋冬季节泡桐顶芽形态及显微结构变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国霞 1 ; 耿晓东 2 ; 张娜 3 ; 刘震 2 ; 关欣 2 ; 刘瑞霞 1 ; 田云芳 1 ; 雒红宇 1 ;

作者机构: 1.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3.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泡桐;顶芽;石蜡切片;形态;显微结构

期刊名称: 西北林学院学报

ISSN: 1001-7461

年卷期: 2017 年 32 卷 01 期

页码: 165-1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泡桐停止生长及顶芽死亡过程中顶芽形态结构的变化。以生长在郑州地区的1年生毛白33泡桐埋根苗为研究材料,8-12月份每隔10d对泡桐顶芽的外部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制备顶芽石蜡切片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综合毛白33泡桐埋根苗顶芽外形变化和显微结构变化特征,可将该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1)顶芽分化生长期:9月上旬之前,顶芽细胞分化能力强,能不断分生出新叶。2)顶芽生长分化停止期:9月中旬至9月末,泡桐顶芽细胞壁稍厚,成熟区的维管形成层出现导管,顶芽已不再萌发新叶,顶芽颜色由浅绿色变为绿褐色。3)顶芽死亡发生期: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顶芽分生区细胞间开始出现层状裂隙,伸长区的形成层已有导管,芽的木质化程度加深,顶芽颜色褐化程度加深,并有干瘪的趋势。4)顶芽死亡后期: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细胞之间裂隙普遍,形成层中导管众多,大多数顶芽细胞已基本死亡。泡桐生长停止前后,泡桐顶芽并未形成芽鳞,之后顶芽细胞间开始出现层状间隙,细胞开始老化死亡,并随着时间推移而程度加深。从芽的形态结构变化分析来看,泡桐顶芽芽鳞的缺失是泡桐顶芽死亡的主要原因。

  • 相关文献

[1]木本植物非均质化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周乃富,张俊佩,刘昊,查巍巍,裴东. 2018

[2]糙皮侧耳和酿酒酵母融合子的生物学鉴定. 燕晓翠,陈颖,刘西周,郭成金,范寰. 2015

[3]不同月龄荷斯坦犊牛瘤胃纤毛虫计数及形态观察. 刘景喜,韩静,潘振亮,陈龙宾,袁思堃,周娟,张煊明,于化福,李怀安. 2013

[4]温室促成栽培中不同品种蓝莓花的形态特性比较. 黄妍,杨静慧,黄晗达,庞志蕊,王葳,刘艳军,王芝学.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