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群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敬辉 1 ; 许媛 1 ; 肖婷 1 ; 褚姝频 2 ; 芮东明 1 ; 姚克兵 1 ;

作者机构: 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2.江苏省植保植检站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多菌灵;抗药性监测;分子机制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242-2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阐明江苏丘陵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群(GG)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及抗性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GG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和敏感性;田间人工接种GG后再检测回分离菌株对药剂敏感性的方法评价GG的抗药性流行演化;药剂作用标靶基因序列分析阐明抗性分子机制。【结果】2013年和2017年GG对多菌灵的EC50均值(ρ)分别为0.528 5 mg·L-1和7.787 8 mg·L-1。GG对多菌灵的抗性菌株比率从2013年的2.34%上升至2017年的32.21%。2017年和2018年多菌灵接种抗性菌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0.64%和4.18%。回分离GG中抗性菌株/敏感菌株的比率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65.00%和68.18%,均高于接种比率50%。抗性菌株靶标基因(TUB2)第198位的谷氨酸突变成丙氨酸(E198A),或第200位的苯丙氨酸突变成络氨酸(F200Y)。【结论】江苏丘陵地区GG对多菌灵已形成抗药性流行。多菌灵持续施用是GG田间抗药性流行的驱动因子。GG抗性菌株标靶基因突变类型为E198A或F200Y。

  • 相关文献

[1]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石志琦,周明国,叶钟音,史建荣,陈怀谷,王裕中. 2000

[2]江苏省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 李伟,李伟,周益军,陈怀谷. 2007

[3]葡萄胶孢炭疽病菌复合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es)对嘧菌酯的抗药性研究. 杨敬辉,许媛,肖婷,褚姝频,刘吉祥,姚克兵. 2024

[4]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及其治理初报. 潘以楼,刘福海,徐志平,丁蓝蓝,倪寿坤,杨敬辉,朱桂梅. 2000

[5]天然化合物JS-007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机制的初步研究. 石志琦,沈寿国,徐朗莱,范永坚. (Mis

[6]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QoIs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 肖婷,许媛,陈宏州,狄华涛,吉沐祥,杨敬辉. 2017

[7]水稻落粒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宋颖娉,宋立明. 2015

[8]植物耐盐性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刘云芬,彭华,王薇薇,郑佳秋,祖艳侠,吴永成,梅燚,郭军. 2019

[9]洋葱抽薹开花性状的研究进展. 陈微,李威亚,惠林冲,杨海峰,何林玉,潘美红. 2020

[10]dsDNA噬菌体裂解系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韩晗,李雪敏,程博幸,王小青,王冉. 2019

[11]我国蔬菜作物耐低温性研究进展. 钱恒彦,潘宝贵,刁卫平,戈伟,郭广君,刘金兵,陈学好,王述彬. 2019

[12]LED单色光对兔行为及同期发情影响的机理研究. 潘孝青,王杏龙,杨杰,邵乐,秦枫,李健,张霞,翟频. 2020

[13]油菜花色遗传研究进展. 陈志爱,韩配配,倪正斌,孙红芹,万林生. 2023

[14]植物PRRs和NLRs介导的免疫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刘艳艳,丁颖,郑佳秋,宛柏杰,曹婷,刘兴华. 2023

[15]植物春化作用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王凡,卞晓春,刘陈玮,徐仁超,吴春芳. 2022

[16]植物蛋白质合成延伸因子. 陈建中,章镇,戴剑. 2002

[17]棉花应答逆境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吴巧娟,吴巧娟,徐剑文,刘剑光,赵君,肖松华,袁有禄. 2016

[18]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2000

[19]多菌灵与三唑酮复配对油菜菌核病的协同作用. 孙国才,季明东,陆长婴,李沛元. 2000

[20]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 潘以楼,汪智渊,吴汉章.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