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常佳迎 1 ; 刘树森 1 ; 马红霞 1 ; 石洁 1 ; 郭宁 1 ; 张海剑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新月弯孢;黄淮海地区;遗传多样性;ISSR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9 年 05 期
页码: 822-8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发生的玉米弯孢叶斑病,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其致病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在不同地区和年份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为研究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数据资料。【方法】对2013、2016和2017年采集自黄淮海地区5省(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的病样进行分离,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和EF-1α序列分析)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共获得175个新月弯孢菌株。从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的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3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对175个新月弯孢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多态性比率、Shannon’s信息指数、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性,使用NTsys2.10e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主坐标分析,构建聚类分析图和散点图。【结果】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对175个菌株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0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100%。在群体平均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水平(H)为0.3867,Shannon’s的信息指数(I)为0.5682,表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河南和安徽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江苏种群较低;年度间相同地理来源的菌群亲缘关系较远,相同年份不同地理来源菌群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显示所有菌株相似系数为0.51—0.93,在相似系数为0.59水平上,175个菌株被划分为2群5个亚群,亚群间表现出年度间的差异,不同地理种群病菌间存在基因交流,遗传相关性较高;主坐标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同一年份的菌株明显聚集在一起。【结论】引起黄淮海地区玉米弯孢叶斑病的病原菌群体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地域相邻的病菌遗传关系较近;同一地区的菌株在年度间表现出一定遗传距离,而同一年份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遗传距离较近。引起该地区玉米弯孢叶斑病的新月弯孢菌株不是以本地菌源为主,其主要菌源可能来自南方水稻和草坪草或东南亚玉米生产区,但也存在少量存活于地表病残体上的菌株可作翌年的初侵染源。
- 相关文献
[1]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常佳迎,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马红霞,杨春凤. 2020
[2]禾谷镰孢复合种毒素化学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马红霞,孙华,郭宁,张海剑,石洁,常佳迎. 2018
[3]河北省绿子叶黑豆种质资源表现型和I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耿立格,王丽娜,张磊,张京慧,宋彦峰. 2010
[4]新月弯孢变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药剂的敏感性. 常佳迎,田兰芝,刘树森,石洁,杨文香,郭宁. 2020
[5]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遗传多态性初步分析. 孔令晓,纪莉景,冯为民. 2009
[6]黄淮海抗大豆花叶病毒(SMV)育种现状与展望. 杨永庆,智海剑,张孟臣. 2014
[7]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常佳迎,刘莉,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刘粤阳. 2019
[8]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被引量:1. 常佳迎,刘莉,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刘粤阳. 2019
[9]美国玉米种质在我国的改良利用情况及建议——以黄淮海夏玉米区为例. 杨宗利,李和平,李积铭. 2016
[10]玉米重大新害虫二点委夜蛾暴发机制及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姜京宇,王振营,姜玉英. 2014
[11]黄淮海地区玉米高产高效发展趋势分析. 陈淑萍,卜俊周,岳海旺,彭海成,茜晓哲,李洁,崔银辉,谢俊良. 2013
[12]黄淮海地区酿酒高粱品种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王智,柯福来,宋迎辉,张华文,石燕楠,孟彦,朱凯,吕芃,李桂英. 2023
[13]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生产机械化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以曲周县为例. 王芳华,曹国鑫,刘全清,张宏彦,申建波. 2012
[14]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青贮玉米品种的发展策略. 高增玉,谷峰,于翠红,李九云. 2011
[15]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茎腐病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 刘树森,马红霞,郭宁,石洁,张海剑,孙华,金戈. 2019
[16]Assessment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Foxtail Millet with Its Wild Ancestor and Close Relatives by ISSR Markers. Li Wei,Zhi Hui,Wang Yong-fang,Li Hai-quan,Diao Xian-min,Zhi Hui,Diao Xian-min. 2012
[17]黄色脆嫩金针菇菌株'冀金12'的选育. 李慧,夏伟伟,高春燕,王朝江. 2021
[18]黄淮海地区玉蜀黍黑粉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张家齐,马红霞,郭宁,张海剑,石洁. 2019
[19]25种无花果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陈桂平,张胜珍,段英姿,客绍英,马艳芝,王晓英,王秀萍,鲁雪林. 2019
[20]我国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葛淑俊,孟义江,李广敏,马峙英.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微孢子虫侵染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致病机理研究
作者:孙雪莲;张海剑;王勤英;石洁
关键词:微孢子虫;草地贪夜蛾;中肠;组织病变;酶活性
-
玉米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作者:郑晓娟;刘树森;孙华;郭宁;张海剑;石洁
关键词:玉米;镰孢根腐病;抗性评价体系;聚类分析;病情指数
-
木霉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及对玉米茎腐病的应用评价
作者:郭宁;孙华;马红霞;石洁;张海剑;刘树森;董跃广;温佳宇
关键词:玉米;非洲哈茨木霉;木霉菌剂;木霉微生物菌肥;玉米茎腐病
-
含吡唑醚菌酯成分种子处理悬浮剂的研制及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作者:郭宁;王彦军;陈丹;董跃广;边强;于淑晶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茎腐病;玉米;种子处理悬浮剂;配方
-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作者:程鑫;罗茗钟;杨峰;韩伟君;孙华;石洁;刘文德;吴瀚翔
关键词:玉米白斑病;化学防治;杀菌剂;防治措施
-
微生物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作者:郭宁;马红霞;张海剑;石洁;刘树森;孙华;郑晓娟
关键词:生物种衣剂;茎腐病;玉米;木霉;防治效果
-
河北省2023年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作者:勾建军;刘莉;崔彦;石洁;李荣;张颖;蔡晓玲;姚明辉;郭泉龙;麻海燕
关键词:南方锈病;发生特点;原因分析;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