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杀除工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印庚 1 ; 陈君 1 ; 潘传燕 1 ; 翟介明 2 ; 孙礼娟 2 ; 刘江春 2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鲆鲽类;细菌;消毒;双氧水;高锰酸钾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03 期

页码: 75-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半滑舌鳎皮肤溃疡病的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为指示菌,研究了循环水养殖系统各环节中细菌分布和消除工艺。结果表明,不健康的苗种携带病原菌进入养殖系统后,可分布在残饵、池壁污物、养殖工具及循环水各处理环节。而弧形筛过滤、曝气池气升、紫外线消毒是循环水养殖系统消除细菌的三大环节。用5×10-6mol/L的KMnO4溶液浸泡工具2h,对细菌的杀灭率达到100%;用25×10-6mol/L的KMnO4溶液擦拭养殖池壁污物1.5min后,细菌杀灭率高于90%;用100×10-6mol/L浓度的H2O2溶液对养殖舌鳎病鱼进行药浴消毒处理10min,对体表细菌的杀灭率达到了94.49%。对鲆鲽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细菌的分布和消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循环水健康养殖工艺提供理论数据和参考。

  • 相关文献

[1]双氧水预防白点鲑卵水霉病发生的效果研究. 张慧,谷伟,白庆利,王炳谦. 2010

[2]我国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制和运行现状. 倪琦,雷霁霖,张和森,杨正勇. 2010

[3]海带浸泡液中碘离子的新型氧化工艺的研究. 闫绍鹏,苗钧魁,蒋鹏,冷凯良,孙伟红,邢丽红,于跃芹. 2014

[4]双氧水和甲醛在海水中的消解速率及其对水质因子的影响. 刘志伟,王印庚,陈霞,林春媛,李彬,李华,曲江波. 2011

[5]我国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制和运行现状. 倪琦,雷霁霖,张和森,杨正勇. 2010

[6]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花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聂志娟,徐钢春,顾若波. 2011

[7]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似刺鳊鮈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陈光芸,张惠芬,徐钢春,聂志娟,顾若波. 2012

[8]几种常用消毒剂对杂色鲍幼鲍的急性毒性试验. 彭绪运,陈毕生. 2006

[9]渔用氧化剂对水源水和池塘水中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的去除作用. 赵晓雨,苏浩昌,徐煜,徐武杰,胡晓娟,文国樑,曹煜成,余招龙. 2021

[10]高锰酸钾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陆建学,王建钢,周凯,盛文权,夏连军,黄宁宇,施兆鸿,赵荣兴. 2006

[11]鲆鲽类养殖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解析. 刘皓,宋文平,贾磊. 2011

[12]天津市鲆鲽类养殖情况调查研究. 贾磊,宋文平,苗军,乔延龙. 2010

[13]我国鲆鲽类生殖内分泌研究进展. 柳学周,史宝,徐永江,王滨,刘新富,孟振. 2017

[14]利用数码技术测定鲆鲽类体表面积的方法. 孟振,刘新富,雷霁霖,张和森. 2008

[15]鲆鲽类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 贾磊,王群山,刘皓,刘克奉,王钢. 2019

[16]鲆鲽类产业及其加工利用概述. 滕瑜,苑德顺,孙爱华,王平,王彩理. 2015

[17]鲆鲽类白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马爱军,雷霁霖,陈四清,刘新富,王印庚,张秀梅,陈大刚. 2003

[18]大菱鲆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马爱军. 2012

[19]不同规格鲆鲽类的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比较. 滕瑜,郭晓华,苑德顺,王彩理. 2010

[20]鲆鲽类专用挤压饲判特性及研发. 牛化欣,雷霁霖.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