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满江红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产性能及其与营养成分变化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坚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红萍研究中心

关键词: 满江红;营养成分;生产性能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03 年 9 卷 04 期

页码: 467-4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用人工配制的霍格兰改良培养液以及天然的地下水和池塘水对满江红进行了生产性能的测定并对水体中若干营养成分指标进行了监测。满江红在3种溶液培养条件下繁殖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均呈增长、平衡、消落趋势,与二次曲线显著拟合。人工培养液中满江红的繁殖系数、固氮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其它2种水体培养,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差异却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3种酶活性均同满江红的生产性能呈显著相关:固氮酶和POD酶活性呈正相关,SOD酶呈负相关。随着满江红的繁殖,溶液中若干营养成分含量也发生变化。除pH值外,其余所测定的指标在3种环境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电导率以及硝态氮、磷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铵态氮维持在一定的低水平内;而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呈上升趋势。满江红繁殖力与溶液环境中成分变化的相关分析看出,环境中的离子态氮含量、化学需氧量的变化对满江红生产性能影响较小,而满江红的生产性能受溶液中的酸碱度、电导率及磷含量的制约。

  • 相关文献

[1]印尼大绿豆山地红壤区种植适应性评价. 陈钟佃,黄秀声,冯德庆,黄勤楼,唐龙飞. 2008

[2]从"Azolla Event"看满江红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黄毅斌,翁伯琦,唐龙飞. 2010

[3]无藻满江红(Anabena-free Azolla)和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重建共生体. 林沧,刘中柱,郑德英,唐龙飞,渡边岩. 1988

[4]满江红属5种红萍耐荫性研究. 徐国忠,郑向丽,林觅真,黄银妹. 2005

[5]生物技术在满江红研究中的应用. 唐龙飞. 1999

[6]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Ⅱ空间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耐荫性的影响. 鲁雪华,卞祖良,郭文杰,陈敏. 2002

[7]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Ⅰ.高空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文杰,鲁雪华,林勇,陆培基,刘中柱. 2002

[8]满江红九膘亚属种雄性育性的初步调查研究. 金桂英,陈坚,唐龙飞. 2001

[9]水生植物小叶满江红内生真菌与古菌的发现及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群落组成分析. 陈坚,郑伟文,郑益平,陈彬,郑斯平,朱炳耀. 2019

[10]满江红-满江红鱼腥藻在营养生长期共生关系的扫描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亦瀚,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87

[11]结合态氮对满江红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陈坚,陈彬,郑斯平,郑益平,朱炳耀,郑伟文. 2020

[12]满江红属植物的有机肥品质评价. 邓素芳,黄水珍,郑向丽,应朝阳. 2020

[13]满江红大孢子果萌发与成苗期间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永辉,林亦瀚,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90

[14]满江红孢子果形成期蕨-藻共生关系的电镜观察. 郑伟文,林永辉,陆培基,刘中柱,黄进华. 1988

[15]满江红内生细菌的培养及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 陈坚,郑益平,陈彬,郑斯平,郑伟文. 2021

[16]一株满江红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分生孢子发育研究. 黄敏敏,陈美珍,陈坚,郑伟文. 2022

[17]不同满江红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季节变化. 郑向丽,应朝阳,徐国忠,王俊宏,刘岑薇,余涛,黄毅斌. 2018

[18]满江红鱼腥藻与其宿主的遗传多样性和协同性的RAPD分析. 陈坚,郑伟文,徐国忠,宋铁英,唐龙飞. 2002

[19]满江红三膘亚属种及种间杂种雄性育性初步研究. 金桂英,陈坚,唐龙飞. 2003

[20]小叶满江红内生细菌多样性的PCR-DGGE及电子显微镜分析. 郑斯平,陈彬,关雄,郑伟文.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