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臭氧减菌化处理罗非鱼片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永强 1 ; 杨贤庆 1 ; 李来好 1 ; 钟志勇 2 ; 郝淑贤 1 ; 武昕 2 ; 魏涯 1 ; 岑剑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关键词: 罗非鱼片;臭氧减菌化;急性毒性;遗传毒性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4 年 38 卷 08 期

页码: 1182-11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评价经臭氧处理后罗非鱼片产品的安全性,本研究分别采用SD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与KM小鼠遗传毒性实验来研究经臭氧处理后罗非鱼片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结果显示:臭氧处理后的罗非鱼片对SD大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MTD>15 g/kg;无论有无S9代谢活化系统,罗非鱼片5个剂量组TA97、TA98、TA100、TA102菌株的回变菌落数最大值为(156±10)个/皿,均未超过阳性对照组TA97、TA98、TA100、TA102菌株回变菌落数最小值[(1 773±83)个/皿]的2倍,重复实验结果一致;罗非鱼片高、中、低剂量小鼠的骨髓微核率分别为(0.40‰±0.88‰)(♀)/(0.40‰±0.83‰)(♂)、(0.60‰±0.89‰)(♀)/(0.80‰±1.29‰)(♂)与(0.80‰±1.09‰)(♀)/(0.60‰±0.89‰)(♂),与溶剂对照组微核率(1.20‰±1.29‰)(♀)/(0.40‰±0.89‰)(♂)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罗非鱼片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睾丸染色体总畸变率分别为0.2%、0.2%和0.1%,与溶剂对照组总畸变率0.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Ames实验、KM小鼠骨髓微核实验及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经4.5 g/mL臭氧水处理30 min后的罗非鱼片毒性分级为无毒且无遗传毒性。

  • 相关文献

[1]一氧化碳发色罗非鱼片急性毒性与遗专毒性研究. 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赵永强,吴燕燕,钟志勇,戚勃,李春生,邓建朝. 2017

[2]一氧化碳发色罗非鱼片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研究. 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赵永强,吴燕燕,钟志勇,戚勃,李春生,邓建朝. 2017

[3]臭氧减菌化处理罗非鱼片冰温贮藏过程中蛋白质生化特性的变化. 张红杰,赵永强,李来好,杨贤庆,郝淑贤,魏涯,岑剑伟,李娜. 2015

[4]CO发色对罗非鱼片冷藏期间细菌菌相的影响. 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汪玲玲,黄卉,石红,马海霞,魏涯. 2010

[5]基于发光细菌法和鱼类暴露实验评价6种化学消油剂的遗传毒性. 徐广飞,崔志松,栾晓,郑立. 2017

[6]辅酶Q10对小鼠体内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英文). 徐颖婕,帅莉,胡江,段德麟. 2016

[7]除草剂丁草胺对黄鳝的遗传毒性. 胡庚东,陈家长,吴伟,瞿建宏,范立民,吴进才. 2005

[8]鱼微核试验筛检水体诱变物的应用与研究. 李谷,程晓莉,陈丹,余文斌,翟良安. 2002

[9]二种除草剂遗传毒性的研究. 陈家长,金琎,瞿建宏,胡庚东,吴伟,范立民. 2006

[10]4种除草剂对黄鳝遗传毒性的研究. 范立民,陈家长,吴伟,瞿建宏,马晓燕,胡庚东. 2005

[11]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评价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遗传毒性. 周国勤,杜宣,吴伟. 2005

[12]几种杀菌方法对罗非鱼片鱼肉品质的影响比较. 岑剑伟,于福田,杨贤庆,李来好,黄卉,赵永强,魏涯,郝淑贤,林织. 2020

[13]微酸性电解水冰对罗非鱼片的保鲜效果. 岑剑伟,于福田,杨贤庆,李来好,黄卉,魏涯,赵永强,郝淑贤,林织. 2019

[14]微酸性电解水对罗非鱼片保鲜效果的研究. 岑剑伟,于福田,杨贤庆,李来好,黄卉,魏涯,赵永强,林织. 2019

[15]罗非鱼片非一氧化碳发色方法的研究. 赵敏,李来好,杨贤庆,黄卉,魏涯,岑剑伟,林织. 2019

[16]液熏罗非鱼片的加工工艺. 陈胜军,李来好,薛长湖,黄靖芬,杨贤庆. 2010

[17]CO发色对罗非鱼片贮藏过程质量影响. 郝淑贤,林婉玲,李来好,邓建朝,杨贤庆,胡晓,魏涯,黄卉. 2014

[18]不同CO_2比例气调包装对冰温贮藏鲜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 马海霞,李来好,杨贤庆,李杉,彭城宇,岑剑伟. 2010

[19]挂浆对罗非鱼片预制菜品质提升及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 吴青青,黄卉,郝淑贤,岑剑伟,魏涯,相欢,胡晓,赵永强. 2024

[20]罗非鱼片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李莎,李来好,杨贤庆,黄卉,岑剑伟,石红,李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