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桃需冷量探讨气温变化对其适应性的挑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严娟 1 ; 赵滨涛 1 ; 孙朦 1 ; 宋宏峰 1 ; 蔡志翔 1 ; 李垍峣 1 ; 宿子文 1 ; 张明昊 2 ; 沈志军 1 ; 许建兰 1 ; 马瑞娟 1 ; 俞明亮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木果树研究所

关键词: 桃;需冷量;气温变化;适应性;挑战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724-7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12个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不同的地区2011—2021年气温数据为基本资料,通过0~7.2℃模型对各地区用于打破桃休眠的累积冷量(h)进行评估,同时统计已报道的基于0~7.2℃模型估算的589份桃品种资源的需冷量,分析各地区气温变化情况及其对冷量积累的影响,研判各地区桃品种资源面临的适应性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在11月初至翌年3月底(桃需冷量积累时间段),12个地区的气温均逐年升高,平均升高2℃,部分年份气温波动大。各地区冷量积累差异明显。随着纬度降低,冷量起始日期由早到迟,结束日期则由迟到早,冷量积累时间逐渐减少;各地平均累积冷量4.5~1 315 h,逐年降低趋势较明显,且纬度越低,降低趋势越明显。另外,气候带类型也对冷量累积有影响。累积冷量降低对各地桃的适应性产生了轻度、中度或重度影响。基于以上结果,对各地适宜生长的桃需冷量区间范围进行了预判,具体为:北京、蒙阴、郑州和南京以<1 000 h为宜,上海和杭州以600~700 h为宜,桂林以<400 h为宜,文山和古田以<200 h为宜(古田一些高海拔区域需冷量400 h的桃也可适应),福州以<100 h为宜,广州以<50 h为宜,海南需要基本不休眠、常绿类型的桃。未来桃产业发展需要加大低需冷量桃种质的创制和品种选育,优化主产区品种布局,合理制定南延栽培计划。

  • 相关文献

[1]温度变化对不同需冷量桃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许建兰,俞明亮,马瑞娟,郭绍雷,张斌斌,严娟,强承魁. 2023

[2]103份桃种质在南京地区的需冷量和需热量研究. 张明昊,严娟,蔡志翔,沈志军,马瑞娟,张春华,徐子媛,俞明亮. 2021

[3]桃需冷量与始花期相关性分析及南京地区需冷量预估模型初建. 赵滨涛,李垍峣,蔡志翔,孙朦,张斌斌,宿子文,沈志军,许建兰,马瑞娟,俞明亮,严娟. 2023

[4]广西桂林物候期比对估算桃需冷量研究. 李海炎,万保雄,马瑞娟,梁瑞郑,陆泰良,朱鹏翔,俞明亮,姜全. 2023

[5]江苏地区设施葡萄常用品种需冷量研究. 王西成,钱亚明,赵密珍,吴伟民,王庆莲. 2013

[6]设施葡萄萌芽调控中需冷量和需热量及其相互关系. 王西成,钱亚明,赵密珍,吴伟民,王庆莲. 2014

[7]苏南地区设施栽培沙梨需冷量的研究. 杨青松,蔺经,李晓刚,王中华,常有宏. 2012

[8]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金石桥,许乃银. 2012

[9]加入WTO给中国种业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张学胜. 2003

[10]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吴曼,李响,马康贫,汪翔. 2016

[11]加入WTO后,江苏农业和农业科技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其对策. 马康贫,焦春生. 2001

[12]加入WTO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张学胜. 2002

[13]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发展现状及其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的综述. 艾福轲,雍宬,张洋,范小妮,张浩睿,焦映钢,李亚猛,张全国,黄红英,李连豪,张志萍. 2023

[14]水葫芦修复污染水体的功能及其在工程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 张志勇,严少华,徐寸发,刘海琴,张迎颖. 2017

[15]国审小麦连麦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李筠,王龙,晁林海,任立凯,刘耀鸿,王军. 2007

[16]几个杂交稻组合的适应性分析. 龚红兵,周义文,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盛生兰. 2006

[17]紫花苜蓿在苏南丘陵山区的适应性分析. 傅反生,吉沐祥,胡跃高,戚志强,储国良,张薇,陈源. 2006

[18]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淮麦33’选育及性状分析. 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杨子博. 2016

[19]17个草坪草品种在南京地区的引种试验. 古长标,郭成宝,唐泉,张宁宁. 1999

[20]能源作物甜高粱抗逆性的研究进展. 李欣欣,黄萍,庄义庆,杜浩,杜道林.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