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基因组变异的AFLP和MSAP标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志刚 1 ; 富贵 1 ; 邓昌蓉 1 ;

作者机构: 1.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青海省春油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基因组序列变异;AFLP;MSAP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3 年 39 卷 07 期

页码: 1231-12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揭示人工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规律,以A组合(大黄油菜×中花芥蓝)S0世代、B组合(大黄油菜×中迟芥蓝)S0和S1世代人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分别利用AFLP和MSAP技术检测基因组变化及甲基化模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对引物在A组合S0扩增到523条带,其中4对引物扩增出9条变异带,包括7条亲本缺失带和2条新增带,分别占S0总条带的1.33%和0.38%;45对引物在B组合双亲植株扩增到1093条带,只有1对引物检测到1条父本带型在所有S0植株中缺失,约占S0总条带的0.09%;在B9子代F19-1~F19-16总共扩增得到1092条带,变异带有10条,占总条带的0.915%,其中包括9条缺失带和1条新增带,9条缺失带全部位于C基因组。MSAP检测发现,B组合S0植株中有3个位点发生了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全部位于A基因组,甲基化模式改变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1.37%。研究还发现B组合S0世代一个植株出现可遗传的花色变异,推测该表型变异与B组合人工甘蓝型油菜中C基因组变异有关。

  • 相关文献

[1]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 富贵,赵志刚,邓昌蓉. 2018

[2]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花期变异A基因组的遗传研究. 谢晋,滕长才,虎满林,赵志刚,余青兰. 2018

[3]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亲和性分析. 赵志刚. 2013

[4]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S_0-S_3代DNA及cDNA的AFLP分析. 邓昌蓉,赵志刚,余青兰,姚艳梅,杜德志. 2014

[5]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潜质研究. 邓昌蓉,赵志刚,余青兰. 2014

[6]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fine mapping of a yellow-seeded gene in Dahuang (a Brassica rapa landrace). Xiao, Lu,Zhao, Zhi,Du, Dezhi,Yao, Yanmei,Xu, Liang,Tang, Guoyong. 2012

[7]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288 potato (&ITSolanum tuberosum&IT L.) germplasms revealed by SSR and AFLP markers. Wang, Jian,Liu Qing-chang,Wang, Jian,He Miao-miao,Hou, Lu,Wang Ruo-yu. 2017

[8]适于AFLP分析的蚕豆DNA提取方法的改良. 刘玉皎,杨菁,崔志松. 2007

[9]生物技术在蚕豆上的应用及前景. 侯万伟. 2013

[10]青海蚕豆种质资源AFLP多样性分析和核心资源构建. 刘玉皎,侯万伟. 2011

[11]柴达木地区野生黑果枸杞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王锦楠,陈进福,陈武生,周新洋,许东,李际红,亓晓. 2015

[12]基于AFLP分析的蚕豆DNA提取方法. 刘玉皎,杨菁,崔志松. 2008

[13]青海白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志,唐国永,余青兰,姚艳梅,李钧. 2019

[14]β-巯基乙醇和PVP对蚕豆DNA质量的影响. 刘玉皎,李萍,张小田. 2008

[15]青海大黄油菜粒色性状AFLP标记的筛选和SCAR标记转化. 赵会彦,肖麓,杜德志. 2013

[16]甘蓝型油菜心叶颜色性状的遗传和AFLP标记的筛选. 淡亚彬,杜德志. 2016

[17]41份西北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姚艳梅. 2015

[18]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蚕豆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李萍. 2010

[19]适于AFLP分析的蚕豆DNA提取. 任俊云,刘秀菊,关键平,马晓岗,宗绪晓,迟德钊. 2007

[20]鉴定与芥菜型油菜紫叶基因Bjpl1紧密连锁的AFLP及SCAR标记(英文). 赵志,杜德志.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