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野生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安萌萌 1 ; 王艳廷 1 ; 宋杨 2 ; 冀晓昊 1 ; 刘畅 3 ; 王楠 1 ; 吴玉森 1 ; 刘文 1 ; 曹玉芬 2 ; 冯守千 1 ; 陈学森 1 ;

作者机构: 1.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关键词: 野生秋子梨;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15 期

页码: 3034-30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野生秋子梨果实形态、香气物质及糖酸组分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为野生秋子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迁地保存圃的35个野生秋子梨实生株系的果实为试材,以‘小香水’梨、‘京白’梨和‘南果’梨3个秋子梨栽培品种为对照,测量果实的纵径、横径、果形指数(纵径/横径)及单果重,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性、定量分析果实的糖酸组分和香气物质。【结果】野生秋子梨各实生株系果实大小、香气成分总含量、各类香气成分种类数及其含量、主要香气成分分离比率与具体含量、各糖酸组分的含量、总糖以及总酸含量等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均在17%以上,各株系间差异明显,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与3个栽培品种比较发现,野生秋子梨的果实纵径、横径及单果重均小于3个栽培品种,但果形指数比较接近;野生秋子梨平均每个株系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明显高于栽培品种的平均香气种类(25种);野生秋子梨平均香气成分含量为9.44μg·g-1,显著高于3个栽培品种的平均含量(5.71μg·g-1);野生秋子梨与栽培品种相比,含有酸类和烃衍生物类2类特有化合物,含有酯类等9类111种特有成分;野生秋子梨与3个栽培品种共检测出16种特征香气,其中1-己醇和己醛等8种化合物为野生秋子梨与3个栽培品种共有的特征香气,乙酸己酯和乙酸戊酯等8种特征香气为野生秋子梨特有;35个野生秋子梨实生株系和栽培品种中几乎均能检测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3种糖组分以及苹果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等6种酸组分,且均以果糖和苹果酸含量最高;野生秋子梨中酒石酸及蔗糖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品种,其他糖酸组分、总糖及总酸含量最大值均高于3个栽培品种。【结论】野生秋子梨在果实形态、糖酸组分及香气成分上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参试的35个实生株系间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并且含有酸类和烃衍生物类2类特有化合物和111种特有成分,进一步挖掘利用的潜力巨大。

  • 相关文献

[1]野生秋子梨(PyrusussuriensisMaxim)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安萌萌,王艳廷,宋杨,冀晓昊,刘畅,王楠,吴玉森,刘文,曹玉芬,冯守千,陈学森. 2014

[2]黑龙江省野生秋子梨群体遗传结构的荧光AFLP分析. 安萌萌,刘畅,何天明,张艳敏,冀晓昊,王艳廷,李敏,王传增,陈学森. 2014

[3]东北寒地96份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林存学,杨晓华,刘海荣. 2020

[4]鲜食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孙邦升,刘喜才,宋继玲,刘春生,杨梦平,韩冰. 2020

[5]不同来源甜高粱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黎明,焦少杰,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孙广全. 2014

[6]帚高粱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王黎明,焦少杰,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孙广全,张华. 2018

[7]帚高粱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王黎明,焦少杰,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孙广全,张华. 2018

[8]不同品种冰草农艺性状变异程度及对干草产量的主成分分析. 高海娟,刘泽东,孙蕊,刘学峰. 2020

[9]红小豆品种数量性状对育种遗传改良研究分析. 申晓慧,冯鹏,李如来. 2018

[10]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组分分析. 樊超,毕影东,刘淼,李炜,刘建新,杨光,梁文卫,邸树峰,唐立郦,来永才. 2024

[11]粳稻品质特性指标差异性分析研究. 孟庆虹,张守文,严松,王丽群,张志宏,张英蕾,关海涛. 2018

[12]玉米杂交种一年多点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孙艳杰,南元涛,魏国才,金振国,高利,石运强,张维耀,邵勇. 2015

[13]箭筈豌豆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金慧,高超,张睿,王明泽,高嫱,周春薇,张举梅. 2023

[14]抗线虫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多重分析. 周长军,田中艳,李建英,吴耀坤,于吉东,马兰,李泽宇. 2021

[15]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分析. 周长军. 2020

[16]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玉米新品种筛选及产量建评. 浦子钢,许建,于运凯,连永利,谭可菲. 2013

[17]亚麻外尖DNA导入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研究. 王玉富,周思君. 1999

[18]寒地野生大豆表型性状的评价和聚类分析. 李炜,毕影东,刘淼,王玲,邸树峰,刘建新,樊超,杨光,梁文卫,来永才. 2021

[19]基于表型探讨76份沙芦草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张婷,闫伟红,李志勇,田青松,张冬梅,王永刚. 2024

[20]浅谈寒地不同积温带野生大豆的表型性状. 邸树峰,张静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