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粳稻优势生态型不同世代恢复系的恢复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坚 1 ; 刘炜 2 ;

作者机构: 1.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2.;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优势生态型;回交;杂交粳稻;杂种优势;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43-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粳型优势生态型台湾粳‘嘉农428’和‘嘉农育251’为受体材料,粳稻骨干恢复系‘C418’为供体材料,连续回交到BC_1F_1和BC_2F_1代,选择具有恢复基因的植株与不育系‘秋光A’‘宁粳16A’‘216A’‘552A’‘宁粳23A’‘宁粳24A’和‘花43A’测交,F1代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超对照优势最高达62.0%,超对照优势10%的比例最高达71.0%。BC_1F_1代与各不育系杂交F1较BC2F1代与各不育系杂交F1有更高的单株产量,有效穗数多,每穗粒数多。BC_1F_1代具有更高的配合力,与各不育系杂交F1杂种优势更明显。

  • 相关文献

[1]利用粳型杂种优势群转育恢复系各代遗传效应研究. 王坚,刘炜. 2018

[2]粳型优势生态型水稻Rf1a基因位点的检测. 王坚,刘炜. 2017

[3]基因×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上部三叶形态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殷延勃,王昕,武绍湖,吴斌. 2011

[4]杂交粳稻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殷延勃,王昕,王坚,强爱玲,刘炜,史延丽. 2007

[5]杂交粳稻碾磨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王昕. 2006

[6]基因型×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 2010

[7]基因×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剑叶SPAD值遗传效应. 马洪文,杨桂香,殷延勃,王昕,武绍湖. 2009

[8]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 2009

[9]宁夏杂交粳稻优势研究初报. 刘炜,史延丽. 2001

[10]宁夏杂交粳稻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及其亲本配合力分析. 马洪文,王坚,史延丽,刘炜. 2008

[11]宁夏杂交粳稻优质研究初报. 刘炜,史延丽. 2001

[12]利用吉粳88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筛选抗旱株系及剖析水稻抗旱机理. 崔彦茹,张文银,徐建龙,黎志康. 2011

[13]回交转育水稻糯与非糯同型系育种方法的研究. 王兴盛,安永平,武绍湖. 1993

[14]压砂地中晚熟西瓜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配合力分析. 郭松,刘声锋,于蓉,王志强,田梅,董瑞,杨万邦. 2020

[15]粳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代晓华,王昕,王坚,强爱玲,刘炜,史延丽. 2006

[16]OsGA20ox2不同长度RNAi片段对水稻株高等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王坚,赵开军,乔枫,杨生龙. 2012

[17]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下粳稻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马洪文,王昕,殷延勃,武绍湖. 2009

[18]OsGA200x2不同长度RNAi片段对水稻株高等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 王坚,赵开军,乔枫,杨生龙. 2012

[19]宁夏杂交粳稻育种现状及展望. 马洪文,王兴盛. 2000

[20]杂交粳稻BT型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功能标记优化研究. 王坚,刘炜.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