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清浩 1 ; 何艳飞 1 ; 梁丽娜 1 ; 念继鹏 1 ; 胡志勇 1 ; 郭金春 1 ; 梁栋 1 ; 刘红彦 2 ;
作者机构: 1.null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氮掺杂碳量子点;荧光探针;荧光微球;Fe3+检测
期刊名称: 化工进展
ISSN: 1000-6613
年卷期: 2018 年 10 期
页码: 3936-3942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别以尿素、氨水、二乙烯三胺、多乙烯多胺为氮源,绿色廉价的白菜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结果表明多乙烯多胺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荧光量子产率最高为53.3%。然后将NCDs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荧光微球制备和Fe~(3+)检测方面,以三聚氰胺甲醛(MF)为载体,合成了氨基化MF荧光微球;基于Fe~(3+)对NCDs良好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一种荧光测定Fe~(3+)的方法,并对NCDs和MF荧光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CDs的荧光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MF荧光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性能好且稳定,在生物医学领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NCDs对Fe~(3+)具有单一选择性,Fe~(3+)浓度在0~2μmol/L内与NC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5),检出限为0.035μmol/L。将该体系应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1.42%~3.02%内,加标回收率在98.7%~104.5%之间。该体系对Fe~(3+)检测灵敏性好、选择性高以及抗干扰性强,在离子分析检测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相关文献
[1]一种高效检测铜离子的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 贾斌,李漫,郑嘉,郭洁,王铁良,王允,刘冬梅,张迪,刘继红. 2021
[2]一种新型比率型次氯酸根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李漫,郭洁,冯新颖,周晓华,张迪,付博,王铁良. 2021
[3]荧光探针PCR检测牛嵴病毒的方法建立. 师志海,王文佳,孟红丽,王亚州,闫祥洲,邱祥琦,程燕,滑留帅,施巧婷,徐照学. 2022
[4]甘薯褪绿矮化病毒西非株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王丽,王振东,乔奇,秦艳红,张德胜,田雨婷,王爽,张立军,张振臣. 2014
[5]用于亚硒酸钠检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张迪,李漫,郭洁,马志伟,魏亮亮,王铁良,刘继红. 2021
[6]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丽,王振东,乔奇,秦艳红,张德胜,田雨婷,王爽,张立军,张振臣.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6种种衣剂防治芝麻枯萎病效果初步研究
作者:赵新贝;倪云霞;刘新涛;赵辉;何碧珀;闫文庆;申桐;王婧;刘红彦
关键词:芝麻;枯萎病;种衣剂;皿内培养法
-
我国芝麻田杂草防控现状及建议
作者:刘新涛;赵辉;倪云霞;赵新贝;王婧;李永冬;刘红彦
关键词:芝麻;杂草;防控现状;建议
-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拜赖青霉菌株47M-1的抑菌活性成分
作者:赵新贝;倪云霞;刘新涛;赵辉;闫文庆;何碧珀;刘红彦
关键词:拜赖青霉;代谢组;抑菌活性物质;苯丙素和聚酮类;代谢途径
-
除草剂莠去津降解菌SFAD3的分离鉴定及其土壤修复潜力
作者:何碧珀;赵辉;倪云霞;刘新涛;赵新贝;贾敏;刘红彦
关键词:莠去津;生物降解;门多萨假单胞菌;芝麻;土壤修复;降解条件
-
拜赖青霉菌株47M-1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对芝麻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赵新贝;赵辉;倪云霞;刘新涛;何碧珀;贾敏;张春艳;李永冬;赵世魁;刘红彦
关键词:拜赖青霉;芝麻枯萎病;生物学特性;培养条件优化;防治效果
-
芝麻抗棒孢叶斑病种质资源评价及利用分析
作者:贾敏;倪云霞;刘新涛;赵辉;张春艳;何碧珀;赵世魁;刘红彦
关键词:芝麻;叶斑病;山扁豆生棒孢;抗性评价
-
除草剂莠去津降解菌SFAD3 的分离鉴定及其土壤修复潜力
作者:何碧珀;赵辉;倪云霞;刘新涛;赵新贝;贾敏;刘红彦
关键词:莠去津;生物降解;门多萨假单胞菌;芝麻;土壤修复;降解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