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球盖菇-玉米轮作对秸秆降解、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高远 1 ; 和爱玲 1 ; 杜君 1 ; 薛广原 1 ; 杨焕焕 1 ; 杨占平 1 ; 潘秀燕 2 ; 许纪东 2 ; 张玉亭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遂平县农业科学试验站

关键词: 大球盖菇;玉米秸秆还田;秸秆降解;土壤改良;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1 年 010 期

页码: 60-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小麦—玉米轮作[WM,玉米秸秆还田量分别为3 t/hm2(WM3)、6 t/hm2(WM6)、9 t/hm2(WM9)]为对照,分析大球盖菇—玉米轮作(SM,玉米秸秆投入量为120 t/hm2)下秸秆降解率、秸秆木质纤维素组分、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变化,旨在为促进秸秆高效转化及土壤肥力提升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与WM处理相比,SM处理秸秆降解率(73.1%)显著提高了35.4~46.7个百分点,残留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40.7%~57.1%、29.9%~50.2%、12.1%~17.3%;SM处理土壤含水量较WM处理显著提高了5.4~8.7个百分点,且分别较WM3、WM6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9.4%、6.5%)、增加了土壤孔隙度(5.7、4.0个百分点);SM处理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WM处理显著提高了17.7%~31.1%、42.2%~65.9%、14.2%~24.5%,同时,SM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较WM3处理显著提高了18.5%。SM处理大球盖菇和玉米产量分别为33 543.1、10 266.9 kg/hm2,其中玉米产量较WM处理显著提高了13.9%~22.9%,但WM3、WM6、WM9处理之间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SM处理经济效益较WM处理增加了9.66万~9.91万元/hm2。综上所述,大球盖菇—玉米轮作不仅能够促进秸秆降解、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还能够增加经济效益,是实现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及土壤肥力提升的一种有效措施。

  • 相关文献

[1]参与玉米秸杆降解的真菌类型研究. 谢茂芳,吴坤,薛保国. 2012

[2]施氮量对黑芝麻冠层结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春明,裴新涌,张海洋,高桐梅,李丰,王龙,卫双玲. 2021

[3]不同肥料配方对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丙奇,刘纯敏,闫军营,毛家伟. 2020

[4]北方夏玉米滴灌施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 杜君,杨占平,魏义长,杨竹青,雷宏军,张运红,和爱玲. 2020

[5]不同复合肥配方对辣椒天鹰得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丙奇,刘小奇,孙克刚,和爱玲. 2011

[6]不同复合肥配方对辣椒天鹰8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丙奇,刘小奇,孙克刚,和爱玲. 2011

[7]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及N2O排放的影响. 李新美,齐红志,何家帅,杨康娜,魏跃鹏,郭航兆,孙磊康,李孝永,贾绪存,李玉霞,李荣发,王群. 2024

[8]不同专用肥对豫北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胡峰,张运红,毛家伟,刘小奇,钱凯,张杰. 2022

[9]不同新型水溶肥料对茶叶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杨净云,海建平,赵丽君,褚素贞,寇长林. 2012

[10]不同施氮量对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 李丙奇,刘纯敏,毛家伟. 2024

[11]夏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卫双玲,张体德,卫文星,焦宏廷,毛建平. 2001

[12]麦套直播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朝天椒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丙奇,郭战玲,毛家伟. 2022

[13]氮肥减量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郑春风,任伟,车军,杨攀,徐福新,吴政卿. 2019

[14]西北芝麻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试验. 刘文萍,吕伟,韩俊梅,任果香,文飞,王若鹏,吴越莉,苗红梅. 2017

[15]河南省不同轮作区双低杂交油菜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蔡东芳,王建平,张书芬,何俊平,曹金华,文雁成,赵磊,王东国,朱家成. 2018

[16]新型水溶肥料对茶叶产量与生化成分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杨净云,海建平,赵丽君,褚素贞. 2012

[17]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新型水溶肥料在花生喷施效果的优选. 张翠翠,杨首乐,寇长林,宋志伟. 2012

[18]酵素液肥改良设施甜瓜连作土壤质量的效应. 康利允,李晓慧,高宁宁,梁慎,常高正,李海伦,王慧颖,徐小利,赵卫星. 2021

[19]不同原料有机营养对烟田土壤性质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邱岭军,李亮,张翔,李亚飞,索炎炎,李琦,陈秀华,徐敏,何雷. 2020

[20]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肥对酸化黄褐土农田土壤改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吕金岭,李太魁,寇长林.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