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叶用莴苣NAC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热胁迫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杜莉 1 ; 杨晓 1 ; 徐凯 2 ; 卫海滨 2 ; 魏仕伟 2 ; 韩颖颖 1 ;

作者机构: 1.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2.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关键词: NAC;热胁迫;叶用莴苣;表达分析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9 期

页码: 6265-62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NAC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响应高温等非生物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叶用莴苣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查询鉴定,共有99个LsNAC基因,编码NAC蛋白161个。LsNAC基因在1号到9号染色体上均有分布,2个LsNAC基因未能定位在染色体上,其中6号染色体上编码的基因最多,8号染色体上编码的基因最少。叶用莴苣NAC蛋白有着相似的motif组成,分析表明,NAC总共有9个保守的motif,前8个motif分布在保守的N端,只有第9个motif位于序列不保守的C端,而且第9个motif仅存在于9个Ls NAC蛋白中。LsNAC基因的重复性鉴定分析表明,7对为片段重复基因,6对为串联重复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s NACs可以分为6个亚家族,通过对叶用莴苣热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出13个对热胁迫响应的LsNAC基因,这些LsNAC基因在除第六亚家族之外,在其他五个家族中均有分布,其中第三个亚家族含有的热响应基因最多(4个LsNAC基因),RT-qPCR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进一步验证表明10个NAC基因在耐热材料中上调表达,3个下调表达。本研究为今后LsNAC基因在叶用莴苣中的耐热机理研究和相关抗逆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相关文献

[1]基因组水平上杨树NAC基因家族的初步分析. 蔡斌,周军,李成慧,彭日荷,熊爱生,高峰,姚泉洪,章镇. 2009

[2]基于表型性状的叶用莴苣资源多样性分析. 魏仕伟,杨华,张前荣,陈海荣,罗利军,龙萍. 2016

[3]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氟吡菌胺及其代谢物和霜霉威在叶用莴苣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唐红霞,黄佳庆,孙强,温广月,董茂锋,王伟民. 2021

[4]不同育苗基质对叶用莴苣(L.sativa var.crispa L.)苗生长的影响. 龚繁荣. 1997

[5]红光补充UV-A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效应. 田原源,查凌雁,王座祺,段逸文,魏仕伟,章竞瑾. 2024

[6]不同氮素水平处理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尹艺璐,钱婷婷,李达仁,熊鑫,常丽英. 2022

[7]红色叶用莴苣新品种'红珊瑚'. 火国涛,葛国军,贺淑萍,刘元军,龙萍,刘鸿艳,罗利军,魏仕伟. 2023

[8]叶用莴苣高频率再生体系的建立. 孙月芳,黄剑华,陆瑞菊,周润梅,王亦菲,李海谦. 1998

[9]叶用莴苣新优种质筛选与鉴定. 徐光柳,周懿雯,火国涛,黄俭,贺淑萍,赵彪,黄妍,许恒,火烽,杨涛,罗利军,魏仕伟. 2024

[10]外源γ-氨基丁酸缓解番茄幼苗热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 常菲菲,杨志杰,冉春霞,孟恒宇,张迎迎,朱为民. 2023

[11]热胁迫下莴苣资源的多酚含量和耐热性呈正相关. 杨晓,火国涛,贺淑萍,葛国军,杜莉,杨涛,马天,韩颖颖,魏仕伟. 2024

[12]利用青花菜单倍体茎尖筛选耐热变异体. 陆瑞菊,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黄剑华. 2006

[13]黄瓜幼苗对热胁迫的生理反应及叶绿素荧光特性. 张红梅,金海军,丁小涛,余纪柱. 2011

[14]'红颜'草莓中果糖激酶基因FaFRK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吕文远,张丽勍,高清华,段可. 2020

[15]水稻SBP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研究. 庄可卿,杜娟,翁雅萍,许雅琴,熊娟,邓志龙,刘昊霖,刘豫,宋惠,李华,杨婷,宁德正,刘利莎,夏海林,卫海滨,张琳,胡颂平. 2023

[16]水稻EC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研究. 宁德正,庄可卿,张巧玲,李华,张婉桐,张桁源,胡颂平,卫海滨. 2022

[17]基于全基因组的金针菇光受体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刘建雨,李婧霆,陆欢,于海龙,宋春艳,李巧珍,张丹,徐珍,尚晓冬,王瑞娟. 2023

[18]梨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GAG开放阅读框预测和光响应下的表达分析. 蒋爽,骆军,孙永旺,蔡丹英,滕元文. 2016

[19]水杨酸对草莓炭疽病响应基因FaNBS20表达的影响. 张庆雨,刘芳春,段可,王飞,王延秀,高清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