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刺参池塘养殖系统中1株副干酪乳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彬 1 ; 王印庚 1 ; 廖梅杰 1 ; 张永刚 1 ; 荣小军 1 ; 王锦锦 1 ; 于永翔 1 ; 张正 1 ; 宁鲁光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2.山东海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刺参;腐皮综合征;副干酪乳杆菌;池塘养殖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100-10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利用MRS培养基,从山东东营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养殖池塘环境中分离到56株乳酸菌。以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重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20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20nigrifaciens)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所分离的乳酸菌对2株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乳酸菌CSND-6,并对该细菌的形态、胞内产物和胞外产物的抑菌活性、生理生化实验、16S20r20DNA序列分析、菌株生长特性及对刺参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菌株CSND-6对灿烂弧菌和假交替单胞菌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胞内产物的抑菌圈分别为17、2220mm,胞外产物的抑菌圈分别为25、3120mm。该菌株对刺参的高浓度浸浴胁迫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对刺参是安全的。通过生理生化和16S20rDNA序列分析表明,CSND-6属于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与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JCM1171)的相似性为99.83%。菌株CSND-6在30℃~44℃、pH为6~8范围内生长较快,2420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28~3220h时达到生长高峰,最高值达2.10×109CFU/ml。本研究筛选的副干酪乳杆菌属于刺参池塘养殖环境中土著益生菌,对刺参的主要病原菌抑制效果较好,并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长特性,可为养殖池塘刺参疾病的生态防控和乳酸菌开发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菌——灿烂弧菌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印庚,荣小军,张凤萍,王岚,廖梅杰,邹安革. 2013

[2]应用PCR方法检测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灿烂弧菌. 张凤萍,王印庚,李胜忠,荣小军,廖梅杰,张正. 2008

[3]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致病菌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方法. 王印庚,谢建军,荣小军,廖梅杰,张正. 2010

[4]老化参池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黄华伟,王印庚,陈霞,张凤萍. 2010

[5]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春云,王印庚,荣小军. 2006

[6]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水面养殖池塘环境中优势益生菌筛选及其特性分析. 杜佗,李彬,王印庚,廖梅杰,王金燕,刘志轩,王诗欢. 2017

[7]一株引起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蜡样芽孢杆菌. 骆艺文,郝志凯,王印庚,曲江波. 2009

[8]低温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黄华伟,王印庚,陈霞,张凤萍. 2011

[9]夏季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阈值. 张文泽,王印庚,廖梅杰,荣小军,李彬,张正,李华,范瑞用. 2015

[10]几种消毒剂对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致病菌杀灭试验的研究. 王友涛,王印庚,张国兵,陈霞. 2008

[11]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灿烂弧菌检测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王印庚,张凤萍,李胜忠,陈霞,崔玉龙. 2009

[12]刺参养殖池塘中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张永刚,李彬,王印庚,王金燕,廖梅杰,张正,宁鲁光,范瑞用. 2019

[13]养殖刺参保苗期重大疾病“腐皮综合征”病原及其感染源分析. 王印庚,方波,张春云,荣小军. 2006

[14]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王印庚,冷敏,陈霞,荣小军,廖梅杰. 2009

[15]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Huang Huawei,黄华伟,Wang Yingeng,王印庚,Chen Xia. 2011

[16]刺参池塘养殖青苔防治方法. 张传涛,赵炳然,曹金凤,孙祥山. 2016

[17]鱼礁区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2015

[18]池塘养殖刺参幼参的成活率变化和生长特点. 于东祥,宋本祥. 1999

[19]鱼礁与池塘养殖刺参体壁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万玉美,赵春龙,崔兆进,赵海涛,付仲,赵雅贤,杨超臣. 2014

[20]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两种致病菌Dot-ELISA快速检测. 谢建军,王印庚,张正,荣小军.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