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东北黑蜂的抗寒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孝梅 1 ; 庞倩 2 ; 王康 2 ; 张文文 2 ; 范荣莉 2 ; 高夫超 2 ; 陶靓 2 ; 周绍春 2 ; 殷玲 2 ; 陈国宏 2 ; 吉挺 3 ;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2.;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3.;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关键词: 东北黑蜂;东北地区意大利蜂;抗寒性

期刊名称: 中国蜂业

ISSN: 0412-4367

年卷期: 2018 年 07 期

页码: 71-73+76

摘要: 东北黑蜂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其抗寒性能突出,但关于东北黑蜂抗寒性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东北黑蜂抗寒能力的强弱以及抗寒机制等均不清楚。而蜜蜂体内的自由水含量和游离脂肪含量影响反映其抗寒性能,因此本研究对东北黑蜂和东北地区的意大利蜂的自由水和游离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抗寒相关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以期为东北黑蜂的抗寒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东北黑蜂的自由水含量与东北地区意大利蜂的自由水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东北黑蜂的游离脂肪含量与东北地区意大利蜂的游离脂肪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寒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东北黑蜂HSP60和Hsc70-4基因的表达量与东北地区的意大利蜂差异不显著。说明长期生存在东北地区的意大利蜂也形成了一定的抗寒能力,推测东北黑蜂的抗寒性是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蜜蜂的抗寒能力可能受环境影响。

  • 相关文献

[1]寒地野生三叶草与进口三叶草生长发育特性比较. 于凤芝,王晓军,吕燃. 2006

[2]民猪抗寒性能的研究进展. 刘娣. 2013

[3]低温胁迫对欧美杂种山杨无性系的生理影响. 闫绍鹏,杨瑞华,王秋玉. 2013

[4]民猪绒毛表型的研究. 田明,王文涛,何鑫淼,吴赛辉,汪亮,张海峰,张海波,王欣,钟荣珍,肖龑,刘娣. 2020

[5]梨树抗寒新品种东宁五号梨的选育. 刘延杰,郭长城,宋钟伍,龚振昌,金龙哲,赵德仁. 2001

[6]不同穗醋栗品种枝条抗寒性研究. 张鹍. 2018

[7]5个蓝莓品种的越冬期间抗寒性比较. 王明洁. 2018

[8]6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对低温的响应. 王晓龙,杨曌,李红,来永才,钟鹏,徐艳霞,柴华,李莎莎,吴玥. 2022

[9]不同品种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申晓慧. 2017

[10]六种紫花苜蓿在高寒地区抗寒生理特性差异比较研究. 申晓慧,姜成,冯鹏,李如来,李建东,王强. 2016

[11]利用冷诱导表达ICE1载体提高烟草抗寒性. 黄文功,邓馨,王丽丽,向殿军,张瑜,殷奎德. 2008

[12]黑龙江李种质资源抗寒性评价. 陆致成,张静茹,杜汉军,孙伟. 2012

[13]紫花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及展望. 申晓慧. 2013

[14]转CpFATB基因苜蓿后代抗寒性分析. 冯鹏,孙力,申晓慧,李如来,郑海燕,李志民,李增杰,姜成,郭伟. 2017

[15]苜蓿抗寒突变体生理生化及性状指标分析. 李如来,冯鹏,郑海燕,牛忠林,靳晓春,吴丽丽,蒋佰福,姜雪琪. 2024

[16]寒地苹果抗寒性研究. 刘万达. 2012

[17]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后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 申晓慧. 2016

[18]梨抗寒鲜贮冻藏兼备的新品种——晚香. 蒋俊国,尹金凤,王柏林. 1992

[19]寒地野生三叶草形态特征及抗寒性研究. 王晓军,于凤芝,矫健. 2007

[20]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种子对龙牧803苜蓿M2代的抗寒性影响. 尚晨,韩贵清,陈积山,刘杰琳,张月学,唐凤兰,韩微波,蒿若超,刘凤歧.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