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共毒系数在杀虫剂混用联合作用评判中的偏差及校正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顾中言 1 ; 陈明亮 2 ; 许小龙 1 ; 徐德进 1 ; 徐广春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高淳县农业局

关键词: 杀虫剂混配;共毒系数;增效作用;偏差;校正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0 年 26 卷 06 期

页码: 1238-12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单剂的LC-P线计算混剂的期望LC-P线和相加作用区间(期望死亡率±20%期望死亡率),并与混剂的实测LC-P线和95%置信区间一起作图;分解混剂的LC50值为相应单剂的浓度,并由浓度对应的死亡率计算共毒因子;用单剂LC50值95%置信区间的上限/下限与混剂LC50值95%置信区间的下限/上限计算共毒系数区间等方法来分析共毒系数在杀虫剂混用评判中的偏差及校正方法。结果发现①当整个共毒系数区间在100以上或100以下时,共毒因子则大于+20或小于-20,实测LC-P线在相加作用区间外侧或期望LC-P线在95%置信区间外侧,表明期望LC-P线和实测LC-P线之间有毒力差异;②当整个共毒系数区间在100左右、跨越拮抗-相加-增效作用之间时,凡共毒因子大于+20或小于-20的,实测LC-P线在相加作用区间外侧或期望LC-P线在95%置信区间外侧,同样表明期望LC-P线和实测LC-P线之间有毒力差异;③凡共毒因子在-20与+20之间的,虽然用LC50值计算的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00,但相加作用区间和95%置信区间重叠,期望LC-P线和实测LC-P线彼此交缠,表明2条LC-P线之间没有毒力差异。因此,只有当共毒系数大于100,同时共毒因子大于20时,才能确认混剂对供试害虫的增效作用。

  • 相关文献

[1]杀虫剂混合使用的增效作用评判分析. 顾中言,许小龙,徐德进,徐广春. 2009

[2]增效磷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和增效比值研究. 王强,韩丽娟,顾中言,许小龙,黄祥麟. 1996

[3]增效剂SV_1对农药混剂的增效作用研究. 王强,韩丽娟,黄祥林,顾中言,许小龙. 1996

[4]温度对土壤水分张力计的内压影响及校正方法(英文). 唐玉邦,徐磊,范如芹,虞利俊,张振华,裴勤,王恒义. 2014

[5]分析增效系数和共毒系数的异同及探讨杀菌剂混用联合作用的评判. 顾中言,陈志谊,刘邮洲. 2016

[6]杀虫剂混剂研制与开发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商榷. 刘贤进,顾本康,韩丽娟. 1995

[7]防治灰飞虱高效活性化合物和杀虫单剂及复配剂研究. 刘宝生,王利华,郭慧芳,钟万芳,方继朝. 2009

[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四唑虫酰胺复配对草地贪夜蛾的联合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效. 陈澄宇,张学峰,赵云霞,唐艺婷,张凯,付佑胜. 2024

[9]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其他昆虫病毒混用的增效作用及其对成虫繁殖力的影响. 郭慧芳,方继朝,张海. 2002

[10]Bt对EoNPV增强作用的研究. 徐健,刘琴,殷向东,祁建杭. 2006

[11]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2000

[12]咪鲜胺与福美双及其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与增效研究. 束兆林,杨红福,缪康,赵来成,姚克兵,于居龙. 2015

[13]杀虫剂的联合作用. 刘贤进,王荫长. 1995

[14]多菌灵与三唑酮复配对油菜菌核病的协同作用. 孙国才,季明东,陆长婴,李沛元. 2000

[15]杀虫剂联合应用及其发展. 刘贤进,王荫长. 1994

[16]毒死蜱与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配的增效作用. 陆长婴,吴彤东,刘凤军,沈明星,姚月明. 2008

[17]咪鲜胺与氟环唑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吉沐祥,陈宏洲,姚克兵,杨敬辉,王健,吴祥. 2013

[18]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及其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作用. 吉沐祥,陈宏州,吴祥,姚克兵,朱成刚,王莉莉,王健. 2014

[19]农药助剂青皮橘油对不同除草剂的增效作用. 李茹,熊战之,倪向群,张凯. 2020

[20]补骨脂种子提取物与丙硫菌唑复配对桃褐腐病菌的增效作用. 王晓琳,孙伟波,李朝辉,黄洁雪,邬劼,吉沐祥.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