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微孔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水体增氧性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程香菊 1 ; 曾映雪 1 ; 谢骏 2 ; 龚望宝 2 ;

作者机构: 1.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水处理;水产养殖;氧;微孔曝气;曝气流量;曝气管长度;增氧性能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4 年 30 卷 22 期

页码: 209-217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增氧性能的影响,在不同曝气流量、不同曝气管长度条件下进行了室内水体底部微孔曝气增氧试验。分析了曝气流量与曝气管长度对氧体积传质系数、增氧量和氧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曝气流量为0.27~0.55 m3/s、曝气管长为0.9~1.5 m时,所对应的氧体积传质系数在0.63~1.1 h-1变化,增氧量在6.8~12.9 g/h变化,氧利用率在6.87%~9.28%变化,且在一定的曝气管长度下,氧体积传质系数、增氧量均与曝气流量成正比,而氧利用率则与其成反比关系;在一定的曝气流量下,曝气管长度对氧体积传质系数产生的影响表现为先高后低再高的趋势;氧体积传质系数与修正的饱和溶解氧浓度是否作为增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取决于曝气管长度;曝气流量对氧利用率较曝气管长度更为敏感。研究还发现,微孔曝气系统中存在着最优曝气管长度,使得增氧性能最佳,并建立了最优曝气管长度与曝气流量、水深、输入压力、最优初始气泡直径的相关关系式,为低碳经济下微孔曝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不同增氧方式对精养池塘溶氧的影响. 张世羊,李谷,陶玲,李晓莉. 2013

[2]曝气增氧微气泡-水界面和水体表面的氧传质的计算分析. 程香菊,谢骏,余德光,曾映雪. 2013

[3]基于氧传质的池塘机械增氧节能技术. 谷坚,门涛,刘兴国,丁建乐,顾川川. 2011

[4]气提式砂滤器在水产养殖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 于冬冬,倪琦,庄保陆,张宇雷,单建军,管崇武,张成林,吴凡. 2014

[5]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石广辉,刘青松,张旭丰,李华,郑忠明,张家松. 2015

[6]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中的臭氧浓度PID控制. 戚翠战,韩世成,曹广斌,周煊亦,蒋树义,陈中祥. 2014

[7]射流式增氧机性能研究. 门涛,张祝利,顾海涛,何雅萍,王君. 2011

[8]几种机械增氧方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增氧性能比较. 谷坚,顾海涛,门涛,刘兴国,曹建军. 2011

[9]管道式微孔增氧装置的增氧性能研究. 管崇武,单建军,宋红桥,吴凡,陈石. 2023

[10]河蟹池塘养殖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刘勃,蒋国春,王惠平,刘颖斐,叶青,胡云飞,何义进,周群兰,黄东辉. 2009

[11]池塘微孔曝气和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性能比较. 谷坚,徐皓,丁建乐,车轩,顾兆俊. 2013

[12]微孔扩散器形状对曝气增氧性能影响的试验. 程香菊,谢宇宁,朱丹彤,李然,谢骏. 2017

[13]不同增氧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何义进,周群兰,刘勃,蒋国春,刘颖斐,叶青. 2009

[14]池塘水深与通气量对微孔曝气增氧性能的影响. 顾海涛,王逸清. 2015

[15]净水菌在胭脂鱼养殖中的实验. LI Yue,李月,LIU Huang,刘晃,WU Fan. 2011

[16]生物活性炭纤维载体的筛选及总磷和锌的去除. 尹艳娥,胡中华,沈新强,刘亚菲. 2009

[17]鱼菜共生综合生产系统的研究进展. 宋红桥,管崇武. 2018

[18]我国鲟鱼养殖设施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张海耿,倪琦,刘晃. 2016

[19]海水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的装备技术研究. 张明华,杨菁. 2003

[20]循环水繁育系统工艺研究和工程实践. 倪琦,胡伯成,宿墨.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