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耳石锶标记识别鮻放流群体的可行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硕 1 ; 张博伦 1 ; 郭彪 1 ; 姜涛 1 ; 陈卫 1 ; 杨健 1 ; 高燕 1 ; 曾祥茜 1 ;

作者机构: 1.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天津市海洋牧场技术工程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鮻;耳石;Sr~(2+)标记;Sr~(2+)质量浓度;双环标记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38-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耳石锶(Sr~(2+))标记技术在鮻(Liza haematocheila)增殖放流群体识别的可行性,以体长5 cm左右的鮻幼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养殖海水中Sr~(2+)的质量浓度分别调至50、100、200和400 mg/L,以自然海水(Sr~(2+)质量浓度为7.9 mg/L)为对照组,人为改变鮻幼鱼生存环境中Sr~(2+)的质量浓度标记48 h。同时开展双环标记实验(在鮻3 cm幼鱼时进行Sr~(2+)质量浓度200 mg/L海水96 h标记,待其长至5 cm幼鱼时进行Sr~(2+)质量浓度100 mg/L海水48 h标记)。实验结果显示,Sr~(2+)质量浓度50~400 mg/L的海水48 h标记的鮻耳石Sr/Ca比均出现一个显著的上升阶段且面分析出现明显的"高Sr~(2+)标记环"。综合本研究结果和标记效率,推荐采用Sr~(2+)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海水进行鮻耳石Sr~(2+)标记。双环标记实验鮻耳石Sr~(2+)元素面分布结果出现层次分明的双环,且双环标记组鮻耳石2条不同标记环的线性分析结果与其相对应的单环标记组基本一致,这表明通过Sr~(2+)标记次数来进行不同放流群体识别是可行的。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质量与年龄的关系. 纪严,赵峰,杨琴,马荣荣,杨刚,张涛,庄平. 2018

[2]长江口近岸水域鮻耳石的元素组成. 赵峰,纪严,杨刚,王妤,张涛,庄平. 2020

[3]黄河口近岸海域鮻鱼卵、仔稚鱼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牛明香,左涛,王俊,陈瑞盛,张家旭. 2022

[4]西南大西洋拉氏南美南极鱼耳石形态的多样性. 张凤侠,刘岩,张秀梅. 2014

[5]茜素络合物浸泡标记秦岭细鳞鲑发眼卵及仔鱼耳石. 靳建波,危起伟,孙庆亮,李罗新,甘芳. 2011

[6]大麻哈鱼胚胎耳石的茜素红标记及其效果评价. 王臣,刘伟,王继隆,战培荣. 2014

[7]基于耳石微结构的南海鸢乌贼日龄和生长研究. 刘玉,王雪辉,杜飞雁,刘必林,张鹏,刘梦娜,邱永松. 2019

[8]南海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差异性分析. 刘玉,王雪辉,杜飞雁,刘必林,张鹏,刘梦娜,邱永松. 2019

[9]南海北部陆坡海域粗鳞灯笼鱼耳石形态特征. 王岩,陈作志,张俊,张国胜,汤勇,徐姗楠,江艳娥. 2017

[10]信江发现溯河洄游型刀鲚的实证研究. 卢明杰,姜涛,刘洪波,陈婷婷,杨健. 2015

[11]鲤(Cyprinus carpio)仔鱼耳石锶(Sr)标记及其时滞特征的研究. 邱晨,姜涛,陈修报,刘洪波,杨健. 2019

[12]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生境履历重建. 杨琴,赵峰,宋超,张涛,庄平,姜涛,杨健. 2019

[13]洞庭湖中是否存在溯河洄游型刀鲚. 轩中亚,姜涛,刘洪波,邱晨,陈修报,杨健. 2020

[14]中华鲟硬组织微结构及微化学的特征探索. 姜涛,王成友,杜浩,张书环,刘洪波,危起伟,杨健. 2021

[15]黄河中上游拟硬刺高原鳅年龄鉴定与生长模型筛选. 张书玉,王继隆,李培伦,刘嘉成,刘彦斌,王太,刘凯,赵鹏,张健. 2023

[16]东平湖仍有洄游型刀鲚分布的实证研究. 丛旭日,李秀启,董贯仓,杨健,姜涛. 2019

[17]利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棘头梅童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18]长江口刀鲚幼鱼耳石碳、氧同位素特征初报. 姜涛,刘洪波,杨健. 2015

[19]湖南湘江重现溯河洄游型刀鲚. 姜涛,李鸿,杨健,陈修报,薛竣仁,刘洪波. 2023

[20]黄唇鱼矢耳石的生长特性及与鱼体生长的关系.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