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氯虫苯甲酰胺在龙眼上的残留动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艳萍 1 ; 王潇楠 1 ; 常虹 1 ; 顾燕萍 1 ; 孙海滨 1 ; 王思威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螺虫乙酯;代谢物;氯虫苯甲酰胺;龙眼;残留;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期刊名称: 农药学学报

ISSN: 1008-7303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235-12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建立了龙眼中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于2018年进行了1年6地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氯虫苯甲酰胺在龙眼上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研究了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氯虫苯甲酰胺在龙眼上的残留行为。样品用乙腈提取,以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氯虫苯甲酰胺在龙眼全果和果肉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103%和87%~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8.7%和3.3%~6.3%;定量限均为0.01 mg/kg。田间试验结果显示:22.4%螺虫乙酯悬浮剂以有效成分60 mg/kg、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有效成分50 mg/kg施用2次,间隔7~10 d,于末次施药后14 d取样测定,螺虫乙酯和氯虫苯甲酰胺在龙眼全果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30~1.14和0.06~0.29 mg/kg,在果肉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5和<0.01 mg/kg。研究结果可为指导这两种农药的田间安全合理使用及制定其在龙眼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龙眼中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BF-500-3残留分析. 刘艳萍,王思威,王潇楠,常虹,孙海滨. 2020

[2]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节瓜中的消解动态及初步膳食风险评估. 刘艳萍,王思威,孙海滨,王潇楠. 2018

[3]荔枝与龙眼中噻虫啉、螺虫乙酯及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王思威,曾广丰,刘艳萍,王潇楠,孙海滨. 2019

[4]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 段劲生,王梅,董旭,孙明娜,肖青青,朱玉杰,孙海滨,刘艳萍,高同春. 2016

[5]氰霜唑及其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在苦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膳食安全性评价. 叶倩,朱富伟,王富华,万凯. 2020

[6]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蔬菜水果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 叶倩,邓义才,梁应坤,高毓文,骆冲. 2017

[7]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田中肟菌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 段劲生,朱玉杰,孙海滨,王梅,董旭,孙明娜,褚玥,刘艳萍,高同春. 2017

[8]代森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在蔬菜中残留风险评估. 叶倩,朱富伟,黄聪灵,罗飞苑,王威利,万凯,陆莹. 2024

[9]氯酸根离子在龙眼果肉和叶片中的残留研究初报. 李志强,李荣,欧良喜,邱燕萍,潘学文,向旭,陈洁珍. 2008

[10]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广东小菜蛾药效试验. 陈焕瑜,胡珍娣,冯夏,张德雍,黄华,李振宇. 2009

[11]HPLC-MS/MS测定不同基质中啶酰菌胺和多杀霉素残留量. 王思威,刘艳萍,孙海滨. 2017

[12]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测定鲜荔枝果肉中10种有机酸含量. 王思威,刘艳萍,王潇楠,孙海滨. 2019

[13]辐照处理对柄曲霉素的降解效果研究. 赵亚荣,王琼珊,王旭,刘香香,王富华. 2020

[14]QuEChERS-LC-MS/MS同时测定土壤中3种典型手性农药对映体. 黄玉芬,骆冲,黄健祥,唐雪妹,王富华,万凯. 2019

[15]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荔枝花粉和花蜜中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残留. 王思威,刘艳萍,孙海滨,杜兰娟,徐能莉. 2018

[16]电动和手动喷雾器水稻田喷雾农药利用率及雾滴分布比较. 蒲小明,陈锐明,周松丁,黄爱玲,路征,张景欣,沈会芳,林壁润. 2020

[17]3种药剂对广东地区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及其田间药效评价. 李燕芳,徐淑,张振飞,陈炳旭,肖汉祥. 2021

[18]电动和手动喷雾器在甜玉米田间喷雾的农药利用率及雾滴分布比较. 白豫博,陈锐明,黄爱玲,路征,张永梅,林壁润,郑奕雄. 2021

[19]玉米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吴嫦娟,熊腾飞,尹艳琼,钟国华,冯夏. 2020

[20]广东草地贪夜蛾对2种常用农药的抗药性及助剂和增效剂对农药毒力的影响. 苏湘宁,廖章轩,李传瑛,黄少华,李峰博,刘伟玲,章玉苹.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