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收获期霉变与正常燕麦籽粒表面菌群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龙龙 1 ; 马名川 2 ; 张丽君 2 ; 崔林 2 ; 韩渊怀 2 ; 周建萍 3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特色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育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特色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育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特色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育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燕麦;霉变;表面菌;高通量测序技术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372-3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秋季多雨条件下燕麦籽粒发生霉变的原因,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收获期燕麦霉变籽粒和正常籽粒表面菌群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分析霉变和正常燕麦籽粒表面菌群的差异。结果表明,霉变籽粒表面细菌和真菌的物种丰度和群落多样性均明显高于正常籽粒;从属水平看,霉变籽粒表面细菌主要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20%)、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5%)、克雷白氏杆菌属(Klebsiella,6%)、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3.7%)、Ramlibacter(2.6%)、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1.9%)、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1.6%)、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1.6%)和地杆菌属(Pedobacter,1.3%);正常籽粒表面细菌主要为薄层菌属(Hymenobacter,2.1%)、欧文氏菌属(Erwinia,1.8%)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4%)。霉变籽粒表面真菌主要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38.7%)、核腔菌属(Pyrenophora,25.2%)、赤霉菌属(Gibberella,7.2%;Davidiella,2.39%);正常籽粒表面真菌主要为核腔菌属(Pyrenophora,21.7%)、链格孢属(Alternaria,7.6%)、Radulidium(7.4%)、Davidiella(3.9%)、赤霉菌属(Gibberella,1.24%)、隐球菌属(Cryptococcus,1.1%)。初步推测籽粒霉变可能是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引起的。

  • 相关文献

[1]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害虫和害螨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 杨静,张愉英,高越,刘中芳,张鹏九,史高川,周序国,范仁俊. 2022

[2]燕麦雄性不育新种质在育种中的应用. CUI Lin,崔林,QIAO Zhijun. 2009

[3]燕麦品质分析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的思考. 马晓凤. 2004

[4]探索不同种植模式 力求盐碱地燕麦生产效益最大化. 何真,张丽君. 2019

[5]山西省燕麦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需求. 刘龙龙,崔林,刘根科,韩美善,常志勇. 2010

[6]不同氮肥梯度下生物菌肥拌种对燕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刘根科,王慧,姜超,靳建刚,薛志强,刘璋. 2016

[7]燕麦种质资源在晋北寒旱生态区的鉴定. 李岩,李荫藩,马大炜,梁秀芝,薛龙飞,李刚. 2015

[8]气体二氧化氯对燕麦易染菌的杀菌效果研究. 杨莎,晋日亚,陕方,马雪梅,牛浩刚. 2013

[9]不同水氮处理对盐渍土水氮盐变化和燕麦产量的影响. 张鹏,蒋静,马娟娟,杨治平,王永亮. 2018

[10]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配方优化研究. 孙元琳,仪鑫,李云龙,胡俊君,刘瑞. 2017

[11]不同粉碎粒度对燕麦粉水合性质的影响. 张江宁,杨春,张倩芳,孟晶岩. 2019

[12]雁门关地区燕麦优质丰产技术要点. 皇甫红芳,李刚,苏占明. 2019

[13]pH及离子强度对燕麦分离蛋白功能特性 及亚基特性的影响. 王美玉,王愈,陈振家,闫舟,刘龙龙. 2019

[14]不同产地燕麦品种营养组成属性分析. 陈振家,王美玉,陈丽,卢亚东,王愈. 2020

[15]不同除草剂对燕麦杂草防除效果及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盼忠,徐惠云,王婧. 2019

[16]发芽燕麦研究进展. 杜亚军,田志芳,周柏玲. 2019

[17]有机肥对旱地燕麦生产效应的影响. 王盼忠,徐惠云,王婧. 2020

[18]燕麦饲草饲料加工种类及现状. 皇甫红芳,李刚,苏占明. 2020

[19]燕麦产品的加工. 皇甫红芳,李刚,苏占明. 2019

[20]早熟莜麦新品种晋燕20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李刚,李荫藩,王慧,杨富,皇甫红芳,薛龙飞.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