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UPLC-MS/MS法检测禾谷镰刀菌中6-磷酸海藻糖和海藻糖的色谱柱选择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琴燕 1 ; 梁红芳 1 ; 张文文 2 ; 温小林 1 ; 朱建飞 1 ; 徐超 1 ; 庄义庆 1 ;

作者机构: 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

2.镇江市农业农村局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禾谷镰刀菌;6-磷酸海藻糖;海藻糖;色谱柱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299-13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择6-磷酸海藻糖(T6P)和海藻糖(Tre)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离中的最佳色谱柱。对T6P和Tre在C18柱、Kinetex Hilic柱、T3柱、Luna?NH2柱、Cogent diamond Hydride柱和BEH Amide柱6种色谱柱中的色谱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6P和Tre在Luna?NH2柱和T3柱中分离效果较好,分别建立Luna?NH2柱和T3柱的UPLC-MS/MS检测方法,其检出限分别为1.25~5.10μg/L和12.75~15.62μg/L,定量限分别为3.75~15.60μg/L和38.25~52.03μg/L,回收率分别为71.5%~85.7%和82.8%~95.6%,相对标准差分别为3.8%~8.5%和2.7%~3.3%,Luna?NH2柱的灵敏度高,T3色谱柱的回收率高、稳定性好。2种色谱柱均满足禾谷镰刀菌中T6P和Tre同时检测的要求。

  • 相关文献

[1]禾谷镰刀菌拮抗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AX-3的分离鉴定及拮抗物质的鉴定. 徐丽梅,赫丹,王刚,徐圣佳,史建荣,徐剑宏. 2020

[2]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产生及分子调控机制. 蒋翊宸,刘馨,方欣,冯建茹,李露,徐剑宏,史建荣. 2020

[3]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控制效果. 陈宏州,吴佳文,庄义庆,杨红福,吴琴燕,徐超,缪康,姚克兵. 2021

[4]小麦中一个ADF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魏芳,马鸿翔. 2011

[5]江苏4个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的主要毒素成份分析. 陆鸣,王裕中,朱伟云,陈怀谷,吴志凤. 1989

[6]中国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产毒素能力的研究. 王裕中,J.D.米勒. 1994

[7]江淮流域小麦赤霉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张旭,邢锦城,马鸿翔,温云平,陆维忠,袁生. 2010

[8]江苏省水稻赤霉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分析. 陈祥祥,吴季荣,武德亮,徐剑宏,史建荣,董飞. 2022

[9]禾谷镰刀菌cAMP受体类GPCR生物信息学分析. 马聿迪,张旭. 2017

[10]内生真菌绿色生态法合成纳米银的研究. 刘小莉,胡彦新,彭欢欢,刘源,周剑忠. 2017

[11]青稞内生细菌RKZ-05对禾谷镰刀菌的拮抗作用及其分子鉴定. 周萍,张弛,荀以仁,张唐伟,高弢,仇剑波. 2023

[12]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碱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 温云平,马鸿翔,陆维忠,袁生. 2006

[13]禾谷镰刀菌产毒素培养条件及粗毒素提取法. 陆鸣,王裕中,陈怀谷,吴志风. 1992

[14]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愈创木酚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机制. 张瑶,高弢,马桂珍,史建荣. 2022

[15]FgLEU1在禾谷镰刀菌亮氨酸生物合成及产毒致病中起关键作用. 方欣,王菲菲,范中玥,汪爽,刘馨,徐剑宏,史建荣. 2022

[16]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 张鹏,邓渊钰,杨学明,周淼平,马鸿翔. 2016

[17]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鉴定中的应用. 王裕中,陈怀谷,杨新宁,陆鸣,吴志凤. 1989

[18]小麦品种苏麦3号Qfhs.ndsu-3BS近等基因系受赤霉病菌侵染后差异性表达基因的鉴别. 史建荣,吴茂森,何晨阳. 2006

[19]寄主植物对Q型烟粉虱生长发育、海藻糖含量及2种酶活性的影响. 谭永安,肖留斌,孙洋,柏立新. 2012

[20]转CrylAC及CrylAC+CpTI基因对棉花上绿盲蝽2种消化酶活性及海藻糖含量的影响. 谭永安,柏立新,肖留斌,孙洋,赵洪霞,吴国强.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