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抗旱增产效益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伟 1 ; 霍剑锋 1 ; 孟繁盛 1 ; 慈艳华 1 ; 张丽妍 1 ; 边丽梅 1 ; 董喆 1 ;

作者机构: 1.内蒙古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春玉米;抗旱;种植方式;产量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4 年 06 期

页码: 92-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春玉米进行不同种植方式的增产增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覆膜双垄沟播(T3)、半覆膜双垄沟播(T4)两种种植方式都有增温保墒的作用,是有效的抗旱保苗种植方式,宽窄行留高茬交替种植(T2)也有一定作用但不显著。T3和T4种植方式可有效提高早春干旱地区玉米的出苗率,改善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从而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两者比较,全覆膜双垄沟播更优于半覆膜双垄沟播方式。此外,两种覆膜播种方式可以减少田间管理和浇水费用以减少投入,从而达到增收目的。

  • 相关文献

[1]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白岚方,路战远,郭晓霞,孙峰成,程玉臣,贾凯,王玉芬. 2019

[2]燕山丘陵区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金萌,李晓龙,白云龙,闫东,吕乐慧,王昇,郑海春. 2017

[3]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春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 李彬,妥德宝,程满金,郭富强,赵沛义,王博. 2015

[4]供氮水平对内蒙古土默川灌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焕春,张君,赵沛义,安昊,段玉,王博. 2015

[5]生物技术在恢复内蒙古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郭九峰,孙国琴. 2003

[6]不同种植方式下高密度玉米群体光能利用因子比较. 赵娜,党久占,郝云风,张玉金,李晓红,马俊,顾敏,宋剑君. 2020

[7]模拟降水量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集雨效应研究. 任永峰,赵沛义,李彬,妥德宝,贾有余,安昊. 2015

[8]bHLH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王力伟,房永雨,刘红葵,郭保民,王蕴华,孙瑞芬,吉鹏华,何江峰. 2020

[9]河套灌区向日葵沟膜垄植抗旱种植技术的生态效应. 杜超,温埃清,李军,邬雪瑞,王刚,张俊峰,任志远,贾志平,马忠林,温瑞强. 2020

[10]蒙古冰草GDSL酯酶/脂肪酶基因的序列及表达分析. 闫秀秀,范菠菠,张学峰,于卓,房永雨,吴婧,赵彦,马艳红. 2023

[11]抗旱节水春小麦品种鉴选指标比较研究. 韩开明,张永平,关文雯,李元清. 2011

[12]990g/L乙草胺乳油防除春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试验研究. 李源,赵存虎,何红梅,娜日苏. 2015

[13]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生理特性研究. 张玉芹,杨恒山,张瑞富,高聚林,刘志雄. 2014

[14]施钾方式对高产春玉米钾素养分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张玉芹,杨恒山,高聚林,张瑞富,刘志雄. 2014

[15]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冠层生理特性研究. 张玉芹,杨恒山,毕文波,张瑞富,范秀艳,肖丽,高聚林,刘志雄. 2012

[16]紧凑型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的群体光合性能研究. 候旭光,冯勇,张来厚. 1997

[17]四种复合肥对春玉米植株磷吸收转运的影响. 张玉芹,杨恒山,张瑞富,范秀艳,李莹莹,刘志雄. 2017

[18]40%精异丙甲草胺·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春玉米田杂草效果. 田晓燕,杜磊,赵存虎,白全江,苏雅杰,云晓鹏,王相恩. 2019

[19]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对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罗方,杨恒山,张玉芹,何冬冬,刘志雄. 2019

[20]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方法鉴评与抗旱资源筛选. 王艺煊,李成,康洪彪,陈阳,王兆娟,杨毅成,苏二虎,王瑞莲,王志刚.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