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番木瓜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敏 1 ; 李庆萌 1 ; 周陈平 1 ; 邝瑞彬 1 ; 杨护 1 ; 黄炳雄 1 ; 魏岳荣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果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番木瓜炭疽病;短孢炭疽菌;病原菌鉴定;室内毒力测定;防治药剂筛选

期刊名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9387

年卷期: 2023 年 51 卷 011 期

页码: 106-1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广东省番木瓜果实疑似炭疽病病害的致病菌,并筛选防控该病害的适宜化学药剂,为番木瓜炭疽病的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番木瓜果园采集番木瓜果实水渍状炭疽病疑似病果,对番木瓜病果进行组织分离及致病性测定,利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 8 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病果样品中分离出 5 个形态特征相似的菌株(C1~C5),随机选取C1 作为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鉴定.致病性分析发现,番木瓜果实接种 C1 病原菌 2 d即可表现出明显的水渍状病斑,从表现症状的部位可以重新分离到该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发现,C1 初生菌丝为白色辐射状,随后变灰白色,菌丝体上覆盖着一些橘红色分生孢子盘;孢子梗透明,有分隔;分生孢子透明,单细胞,细胞壁光滑,两端圆,形状规则呈圆柱形,壁薄,内含物呈颗粒状;分生孢子大小为 13.2 μm×5.1 μm.这些形态学特征与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一致.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供试菌株 C1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B2)和肌动蛋白(actin,ACT)基因序列与短孢炭疽菌(C.brevisporum)模式菌株BCC 38876 对应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 100%,93%,98%和 100%.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 C1 与短孢炭疽菌单独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致病性及发病特征明确了导致广东省番木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 8 种杀菌剂中,45%咪鲜胺水乳剂对C1 菌株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中浓度(EC50)为 0.082 0 mg/L,其次为250 g/L丙环唑乳油和 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EC50 分别为 0.263 5 和 9.714 3 mg/L.[结论]在中国大陆首次鉴定了番木瓜果实炭疽病的致病菌短孢炭疽菌.45%咪鲜胺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 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番木瓜短孢炭疽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相关文献

[1]番木瓜WRKY转录因子家族基因鉴定及其响应短孢炭疽菌侵染的表达分析. 杨敏,周陈平,杨护,邝瑞彬,黄炳雄,魏岳荣. 2022

[2]3种药剂对广东地区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及其田间药效评价. 李燕芳,徐淑,张振飞,陈炳旭,肖汉祥. 2021

[3]烯啶虫胺对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试验. 肖汉祥,李燕芳,张扬,廖永林,张振飞. 2013

[4]多杀霉素对稻纵卷叶螟室内毒力测定及高龄幼虫田间药效试验. 肖汉祥,李燕芳,陆世忠,张扬. 2009

[5]引起广西桑树“褐枯”的病原菌及致病机制研究. 戴凡炜,李磊,唐翠明,王振江,何利,罗国庆. 2013

[6]广东茄科青枯病研究进展. 何自福.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