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新株型育种理论与实践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潘国君 1 ; 刘传雪 1 ; 张淑华 1 ; 关世武 1 ; 王瑞英 1 ; 黄晓群 1 ; 郭震华 1 ; 郭俊祥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部寒地粳稻冷害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早粳稻;一早三抗;株型;品质;龙粳31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20 年 012 期

页码: 1-6

摘要: 黑龙江省寒地早粳稻生产和育种中存在着生育期短难创高产、稻瘟病和低温冷害频发难以稳产、倒伏严重品质和效益难以提高等问题,导致日本品种长时间占主导地位,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为促进水稻安全绿色优质生产,本研究提出了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新株型育种理论及技术体系,培育了以龙粳31为代表的系列品种,验证此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寒地早粳稻育种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一早三抗"新株型育种理论指导下和技术体系的支撑下,培育出的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小区到大面积水稻产量提高了6.9%~13.4%,抗稻瘟病性和抗冷性明显增强,品质明显提高,推广应用面积大,其中龙粳31一个品种最大年推广面积达到112.8万hm2,2012-2016年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2019年种植面积67.8万hm2又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历史上粳稻年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2001年以来我国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

  • 相关文献

[1]株距对不同株型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杨梦平,潘丽丽,张勇,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 2017

[2]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明泉. 2014

[3]生物炭对寒地早粳稻生长的影响. 刘丹,王嘉宇,冯章丽,孙玉友,魏才强,李洪亮,邓力喜,程杜娟,吴亚男,陈银华,隋常玲,黄家春. 2020

[4]不同产量水平寒地早粳稻品种的株型特征. 王士强,贺登美,赵海红,杨善伟,衣玉卓,付永明,郑树生,丁希武,何晴,郑凯文,杜庭庭,谷天月,唐欣然,汪洋,潘国君. 2023

[5]关于寒地早粳稻综合技术育种的初步探讨. 孙岩松. 2001

[6]孕穗期冷水胁迫对早粳稻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王士强,杨善伟,赵海红,贺登美,衣玉卓,付永明,郑树生,杜庭庭,谷天月,唐欣然,汪洋,韩亦. 2023

[7]寒地超级稻龙粳31祖先亲本追溯及遗传基础解析. 李洪亮,柴永山,孙玉友,高春艳,魏才强,解忠,张巍巍,刘丹,程杜娟. 2016

[8]寒地水稻龙粳31耐冷特性及油菜素内酯的耐冷调节作用. 高洋,曾维康,魏嘉琪,过一驰,程一珊,姜树坤,赵明辉,耿丽娟,郭志富. 2023

[9]寒地早粳超级稻龙粳31的选育及应用. 张兰民. 2014

[10]龙粳31大面积推广原因分析及其对黑龙江粳稻育种的启示. 商全玉,姜树坤,刘安晋,王松,赵明辉,张文忠,潘国君. 2024

[11]抽穗后遮荫对龙粳31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马瑞,黄成亮. 2017

[12]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株型演变浅析. 姜玉久,贾立君,杨亚红. 1997

[13]大豆超高产潜力的探讨. 满为群,杜维广,张桂茹,栾晓燕,陈怡,谷秀芝. 2001

[14]水稻株型结构相关基因遗传研究进展. 郭震华. 2013

[15]黑龙江省高纬地区几个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陈海军. 2011

[16]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孙太靖,孟宏,李树军. 2011

[17]玉米自交系株型和产量性状的关系及其利用研究. 王雅萍. 2004

[18]寒地超级稻龙稻5号株型结构研究. 王立志,曾宪国,王连敏,王春艳,李忠杰,李锐,李禹尧,孟英,王萍. 2009

[19]平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魏然,李阳,СелиховаОльга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张武,于晓光,吴俊彦,崔杰印,位昕禹. 2024

[20]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与株型特征的影响. 王士强,陈书强,赵海红,萧长亮,顾春梅,那永光,解保胜,曹立勇,程式华.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