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背角无齿蚌稚蚌的生长和发育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浩然 1 ; 陈修报 2 ; 刘洪波 2 ; 杨健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评价和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稚蚌;形态;器官;生长;指示生物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139-1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具有食用、育珠、净水及生物监测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淡水双壳贝类。为把握其早期生活史过程中形态变化、器官发育和生长速率的特征,本研究对从脱落后第1~30天稚蚌期的个体开展了连续性、系统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稚蚌1~30 d的生长过程中,铰合部的前缘和后缘向上突起,壳顶相对向内收缩,前端生长迅速、向外侧扩展,后端向腹缘方向生长,而腹缘相对向后端生长。第1天,稚蚌出现了斧足;第4天,内脏团较为明显;第10天,鳃清晰可见,前、后闭壳肌已经形成;第15天,肠道和心脏清晰可见;第20天,进水管和出水管形成;第25天以后,稚蚌的器官已经全部发育完成。壳长、壳高和年龄之间呈指数型相关关系,壳长与壳高之间呈正异速生长关系。上述结果可为背角无齿蚌的人工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以及有效开发、利用其为水污染监测专用指示生物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 相关文献

[1]溶解性有机碳影响铜对背角无齿蚌稚蚌的急性毒性研究. 刘洪波,陈修报,苏彦平,姜涛,杨健. 2017

[2]雌核发育牙鲆家系的生长比较和形态分析. 石宇光,刘海金,刘永新. 2010

[3]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后代早期形态特征及生长速度的比较. 范文涛,刘海金,赵文江,张福崇. 2011

[4]哲罗鱼仔鱼饥饿实验及不可逆生长点的确定. 张永泉,尹家胜,杜佳,贾钟贺,佟广香. 2009

[5]篮子鱼生物学与养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冯广朋,章龙珍,庄平,刘鉴毅,赵峰,闫文罡. 2009

[6]不同体色锦鲤自交及红白♀*福瑞鲤2号♂杂交子代的生长与形态分析. 郭珺,陈小玉,史秀兰,罗明坤,林凯,董在杰. 2024

[7]鹿角海萝孢子萌发过程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 吴进锋,陈素文,陈利雄. 2009

[8]美国红鱼形态和生长参数的研究. 王波,刘世禄,张锡烈,曲永琪,李秀霞. 2002

[9]海水虾蟹类不同地理种群自繁、杂交后代形态、生长差异研究进展. 亓磊,乔振国,张晓可. 2009

[10]不同附着基质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敬小军,袁新华. 2009

[11]人工培育秋大麻哈幼鱼的生长与形态研究. 支兵杰,刘伟,石连玉. 2009

[12]血浆种类和温度对褶纹冠蚌钩介幼虫非寄生变态发育及早期稚蚌生长的影响. 马学艳,闻海波,金武,华丹,徐跑,顾若波. 2019

[13]褶纹冠蚌钩介幼虫非寄生变态发育观察及早期稚蚌的生长. 马学艳,徐云涛,闻海波,金武,徐跑,华丹,顾若波. 2017

[14]拒马河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水质评价. 王宏伟,张蕾颖,沈公铭,李凤超,管越强,李继龙,杨文波,康现江. 2007

[15]渔业生态环境指示生物诊断和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杨健. 2015

[16]水生藻类的环境指示作用. 冯天翼,宋超,陈家长. 2011

[17]水生藻类的环境指示作用(英文). 冯天翼,宋超,陈家长. 2012

[18]背角无齿蚌幼蚌食物中的藻类组成. 苏彦平,陈修报,刘洪波,武秀国,杨健. 2014

[19]利用ND1、ITS1序列研究三种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分类学问题. 赵颖,陈修报,杨健,刘洪波. 2011

[20]背角无齿蚌对养鱼水体的净化效果. 陈修报,刘洪波,苏彦平,戈贤平,杨健.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