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DON毒素作为小麦赤霉病损失率评估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樊平声 1 ; 周明国 2 ; 陈长军 2 ; 王建新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DON毒素;小麦赤霉病;损失率;防治指标

期刊名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ISSN: 1008-0457

年卷期: 2015 年 05 期

页码: 81-85

摘要: 本文通过自然发病调查和人工接种方法,对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以及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与病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制定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指标进行了探讨,为指导大田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和DON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小麦赤霉病病粒率(FDK)(X)与DON毒素浓度(Y)的关系式分别是Y=16.4+1.39X(R~2=0.75,P<0.001)和Y=-9.99+1.76X(R~2=0.77,P<0.001)。小麦赤霉病造成小麦产量减少,根据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率制订的防治指标为小麦乳熟期的病情指数2.4-8.7%,或者是FDK 2.8-7.5%。小麦赤霉病产生的DON毒素污染小麦,造成小麦价格下降,根据小麦赤霉病DON造成小麦价格损失,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指标是乳熟期病情指数0.4-3.2%,或者是FDK 0.6%-3.1%。说明小麦赤霉病含有DON毒素引进小麦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大于其产量下降的损失。小麦赤霉病含有DON毒素造成其损失增大,改变了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指标。简要表述该研究的意义,并放在摘要中的合适位置

  • 相关文献

[1]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应用效果. 宋益民,丛国林,陈怀谷. 2018

[2]江苏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研究分析. 杨红福,吴佳文,陈源,张建华. 2022

[3]沿江稻区6(4)代纵卷叶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探讨. 孙雪梅,杨凌峰,易红娟,张谷丰. 2013

[4]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施药时间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及DON毒素控制研究. 缪康,吴佳文,王晓芸,吴琴燕,周华飞,杨红福. 2020

[5]小麦抗赤霉病品种筛选. 胡中泽,衣政伟,王安,马鸿翔,张岳芳,王显. 2020

[6]储存对小麦中DON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樊平声,冯伟民,卢昱宇. 2012

[7]DON毒素和小麦互作对小麦幼穗细胞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史建荣,王裕中,沈素文,陈怀谷,邹雳. 1998

[8]江苏省主推及新育成小麦品种抗赤霉病评价及毒素积累分析. 曹淑琳,杨红福,冷苏凤,疏燕,邓渊钰,孙海燕,张爱香,张亚妮,李伟,陈怀谷. 2022

[9]氰烯·戊唑醇不同用药时间和次数对小麦赤霉病及DON毒素的管控效果. 张海燕,许莉,杨爱国,张银贵,董飞,徐剑宏. 2022

[10]棉花落叶型黄萎病的发生规律及损失率测定研究. 顾春燕,高宇人,宋益民,薛平. 2001

[11]水稻恶苗病产量损失率测定. 朱桂梅,潘以楼,杨敬辉. 2001

[12]稗草×扁秆藨草组合对水稻产量危害损失率通径分析. 陈磊,陈长军,李慈厚,吴竞仑. 1999

[13]三化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陈惠祥,陈小波,顾国华. 1999

[14]转Bt基因抗虫棉棉盲蝽防治指标研究. 徐文华,李红阳,王瑞明,左文惠,刘标. 2007

[15]水稻大螟孕卵与寄主杂草的关系及其危害. 李洪山,李慈厚. 2002

[16]同型巴蜗牛对花荚期大豆的为害及损失研究. 徐文华,周加春,李红阳,卞同洋,郭军. 2002

[17]中、晚粳稻区白背飞虱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张夕林,张谷丰,孙雪梅,丁宗泽,李飞. 1999

[18]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梁家荣,刘树法. 2001

[19]转基因抗虫棉承受棉铃虫风险压力研究初报. 束春娥,孙以文,孙洪武. 2000

[20]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研究. 徐文华,王义成,李红阳,吉荣龙.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