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饲喂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包海林 1 ; 董晨扬 1 ; 魏曼琳 1 ; 李明辉 1 ; 孙芳 1 ; 巨纪 1 ; 杜柳 1 ; 张润泽 1 ; 晓明 1 ;

作者机构: 1.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慧安众生生物科技发展(北京)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复合乳酸菌制剂;犊牛;粪便;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名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ISSN: 1005-376X

年卷期: 2023 年 35 卷 001 期

页码: 16-2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 本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组成结构的影响并进行功能预测.方法 选取3头体重为(150±10)kg的安格斯犊牛散栏饲养,犊牛自由采食基础日 粮.试验开始后,在基础日粮上灌喂15mL复合乳酸菌制剂,每日两次,连续7d.分别于试验期第0d、第3d和第7d肛门采集基础牛粪便(第0d:D0;第3d:D3;第7d:D7),采用16S rRNA测序对微生物进行多样性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 从犊牛粪便样品中共获得优化序列258 156条,OTU聚类共获得1409个OTU.通过α-多样性分析发现,与D0组相比,D3组犊牛粪便微生物Ace指数(F=6.541,P=0.031)和Chaol 指数(F=10.898,P=0.010)显著升高,Shannon 指数(F=0.277,P=0.767)和 Simpson 指数(F=0.097,P=0.909)无显著性变化.PCA分析发现,未饲喂复合乳酸菌制剂与饲喂乳酸菌制剂的犊牛粪便微生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R=0.366,P=0.049).在门水平上,粪便中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与D0组相比,D7组髌骨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F=6.750,P=0.029),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增加(F=4.838,P=0.001).在属水平上,与D0组相比,D3组和D7组的罗姆布茨菌属(F=7.798,P=0.021)和克里斯藤森菌属R-7(F=9.405,P=0.014)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F=7.006,P=0.027)显著下降.通过COG和KEGG功能注释分析,发现饲喂组氨基酸代谢(F=5.438,P=0.045)、核苷酸代谢(F=0.236,P=0.030)和其他氨基酸代谢(F=11.088,P=0.017)的丰度显著升高.结论 饲喂复合乳酸菌制剂对犊牛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奶牛粪便对环境污染的调查及处理建议. 李国泰,庄爱科,矫江,中本和夫,焦占力,丛克强. 2010

[2]奶牛粪便肥料化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几点建议. 张淑芬,付龙,马珊珊,丁昕颖,王振,李晴晴,李伟. 2021

[3]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王敦军. 2021

[4]生物种衣剂SN101的研制及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效. 周园园,王媛媛,朱晓峰,陈立杰,陈井生,段玉玺. 2014

[5]异噁草松残留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刘峥宇,王根林,时妍. 2023

[6]肉牛繁育场带犊母牛和犊牛饲养管理及工艺. 孙芳,王雁,孙金艳,刘利,李培龙,邵广. 2018

[7]益生菌发酵床生态养牛技术简介. 安志民,孙照勇,刘忠珊,曲大鹏,刘建河,赫兰保,冯艳忠. 2019

[8]犊牛早期断奶技术及常见管理. 郝彩红,崔大伟. 2021

[9]犊牛开食料的研究. 王德香,李红宇,黄萌,刘文,郭春晖,王树茂,阿晓辉,郭立宏,王佳辉,王宇. 2023

[10]牧场犊牛发病次数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徐伟,董飞,赵善江,姜兴刚,任德全,侯磊,马志愤. 2021

[11]黑龙江某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病原检测及防控建议. 张迪,武瑞,孙芳,王建发,何思锐,高丽. 2021

[12]初生犊牛的护理与初乳的饲喂. 李伟,张智慧,赵金波,李红宇. 2021

[13]浅谈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刘文,李红宇,黄萌,王德香,郭春晖,王树茂,沈思思,陈果旺,杨坤. 2022

[14]规模化养牛场犊牛健康养殖福利关键点的探讨. 邰丽萍. 2022

[15]黄芪茎叶对犊牛生长影响的研究. 李伟,赵金波,孟维珊,刘吉成,张可勇,李慧,崔莹,李静辉,马德志,汤继龙,贾超. 2022

[16]良种肉牛快速扩繁技术措施. 屈顺全,韩永胜,丁得利,佟桂芝. 2021

[17]噬菌蛭弧菌防治犊牛细菌性腹泻的潜力分析. 黄萌. 2023

[18]东北黑土区不同纬度农田土壤真菌分子生态网络比较. 胡晓婧,刘俊杰,魏丹,朱平,崔喜安,周宝库,陈雪丽,金剑,刘晓冰,王光华. 2018

[19]不同大豆连作年限对黑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株秀,刘俊杰,徐艳霞,张武,米刚,姚钦,王光华. 2019

[20]侵蚀黑土玉米和大豆根部伴生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喻江,范国权,IKENAGA Makoto,SAKAI Masao,王光华,刘晓冰,于镇华.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