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雷蕾 1 ; 梁龙兵 1 ; 秦信蓉 1 ; 喻时周 1 ; 徐静 1 ; 陈丽 1 ; 侯燕 1 ; 杜才富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贵州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病性;恢复系;种子品质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20 年 03 期
页码: 29-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常年严重危害油菜生产的真菌性病害。通过收集贵州油菜种植区田间菌核,对其进行培养繁殖获得大量核盘菌;利用繁殖的菌核对2 000份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种质资源进行连续2年田间鉴定,从中筛选出51份抗菌核病恢复系材料,其中39份材料的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相对发病指数均低于抗性对照中油821。结合油菜种子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种子芥酸含量与油菜菌核病抗性成正相关关系。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对菌核病的抗(耐)性研究.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胡腾文. 2010
[2]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李敏,张瑞茂,陈大伦,汤晓华. 2009
[3]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优良恢复系6958 R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陈大伦. 2011
[4]甘蓝型油菜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三系选育. 王华,赵继献,候国佐,张瑞茂. 1993
[5]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材料2188R的选育. 冉光权. 2006
[6]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材料L7AB及临保系的选育. 秦信容,杜才富. 2006
[7]甘蓝型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恢复系6215R的选育. 陈大伦,张瑞茂,李敏,汤晓华. 2009
[8]早熟甘蓝型油菜恢复系YD 1021 R的选育. 汤勇,罗遵喜,杜才富,秦信蓉,张星星,喻时周. 2014
[9]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恢复系5862R的选育. 张瑞茂,侯国佐. 2002
[10]甘蓝型油菜双低pol CMS恢复系2350C的选育与应用. 张超,李大雄,罗莉斯,曾兵. 2014
[11]甘蓝型油菜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017R的选育. 何惠萍. 2008
[12]甘蓝型油菜优良恢复系HF16-1400R的选育及应用. 何惠萍,侯燕,侯国佐,侯剑. 2013
[13]甘蓝型油菜抗除草剂恢复系18Z363苯磺隆抗性剂量筛选. 张超,代文东,王军,唐容,黄莎,杨克相,饶勇. 2019
[14]高产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31号的选育. 唐容,代文东,张超,王少铭,黄泽素. 2023
[15]单、双低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选育研究. 李大雄,刁攀琏,饶勇,黄先群. 1997
[16]贵州油菜菌核病专性寄生菌-盾壳霉的调查分析. 张宁洁,熊光明. 2013
[17]高油份油研系列品种对硼敏感性、抗(耐)菌核病异地鉴定试验研究初报. 余顺波,朱国美,黄元宁. 2007
[18]贵州地方油菜种质资源菌核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王璐璐. 2014
[19]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 韩世玉,周光萍,杨胜特,张芳. 2020
[20]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恢复系8274R的选育. 邵明波,李风华,白俊霞.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QTL与SNP分子标记
作者:李敏;方正;陈俊锟;梁龙兵;向阳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QTL;SNP分子标记
-
30%噻虫嗪种衣剂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杨德政;晏伟;罗雯;鲍坤;喻时周
关键词:30;噻虫嗪;种衣剂;油菜生长
-
甘蓝型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187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晏伟;杨德政;秦信蓉;程尚明;赵军;王丹丹;罗雯;鲍坤;喻时周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宝油187;高油分;新品种;隐性核不育;芥酸;硫甙
-
贵州烟地油菜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吴宇瑶;王涛;凡迪;雷蕾;张林;钟伟;陈星灼;陈杰;朱迪;代文东
关键词:油菜;烟地;高效栽培技术
-
叶用紫苏农艺性状动态变化及与叶片产量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恒;徐静;商志伟;温贺;杨森;王文华
关键词:叶用紫苏;农艺性状;叶片产量;相关性分析
-
甘蓝型油菜莫利CMS(Moricandia CMS)的种质创制
作者:陈丽;杨雯竹;胡彩红;杜才富;雷绍林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莫利CMS;花粉活力;分子标记
-
11种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作者:余顺波;陈长艳;张品;温贺;李风华;杜才富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