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马铃薯/大豆套作对3个大豆品种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光荣 1 ; 杨文钰 2 ; 张国宏 2 ; 王立明 2 ; 杨如萍 2 ; 雍太文 2 ; 刘卫国 2 ;

作者机构: 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马铃薯;大豆;套作;光合特性;产量;补偿效应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5 年 26 卷 11 期

页码: 3345-33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大豆品种中黄30(早熟)、冀豆17(中熟)和齐黄34(晚熟)单作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研究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中3个品种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的特征,分析套作马铃薯收获前后对大豆光合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阴蔽导致套作大豆叶面积指数(LAI)降低,干物质积累变缓,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不同品种套作大豆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低于单作.生育后期套作大豆生长加快,尤其是马铃薯收获后晚熟品种增幅显著提高.此时,套作大豆受光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表现出较强的补偿效应,LAI、干物质积累、Pn和gs相对于单作上升幅度加大,接近于单作大豆,但不同品种补偿能力不同.与单作相比,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每荚粒数均有所降低,其中早熟品种分别显著下降22.0%、36.0%、17.6%,中熟品种下降5.1%、13.1%、8.9%,晚熟品种下降5.7%、7.6%、2.1%.套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的产量较早熟品种分别高92.4%和163.4%,总土地当量比(LER)分别达到1.81和1.84.表明中、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套作优势更强,有利于马铃薯收获后大豆的补偿生长,促进套作大豆产量提高,充分发挥了复合群体的产量优势.

  • 相关文献

[1]薯/豆套作模式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 陈光荣,杨文钰,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 2016

[2]平衡施肥对马铃薯-大豆套作系统中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张国宏,杨文钰. 2017

[3]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不同带幅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郭天文. 2014

[4]玉米/大豆带田大豆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杨如萍,董博,杨桂芳,南琴霞,温健,牛建彪. 2017

[5]施钾和补水对旱作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高世铭,张晓艳. 2009

[6]早熟马铃薯套作不同密度大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郭天文. 2014

[7]旱后复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倪胜利,李兴茂,王亚翠,任根深. 2018

[8]西北灌区薯/豆连续套作对系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董博,张国宏,杨桂芳. 2017

[9]西北半干旱区大豆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 吕军峰,张国宏,郭天文,张国平,侯慧芝. 2011

[10]轮套作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谭雪莲,郭天文,张国宏,陈光荣. 2016

[11]甘肃中部地区大棚地膜马铃薯复种大豆栽培技术. 杨国,张国宏,李生梅. 2013

[12]薯-豆套作模式下作物对种间竞争与补偿作用的响应. 陈光荣,王立明,杨如萍,张国宏,杨文钰,杨桂芳. 2019

[13]谷子旱后的补偿效应研究. 郭贤仕. 1999

[14]玉/豆间作产量优势中补偿效应和选择效应的角色. 赵建华,孙建好,陈亮之,李伟绮. 2022

[15]西北旱作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何海军,王晓娟,寇思荣. 2017

[16]不同株型玉米基因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分析. 赵小强,陆晏天,白明兴,徐明霞,彭云玲,丁永福,庄泽龙,陈奋奇,张大志. 2020

[17]水分亏缺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棉花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冯克云,王宁,南宏宇,高建刚. 2021

[18]灌水量及其分配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建军,唐小明,党翼. 2008

[19]敦煌绿洲区覆膜补灌对谷子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刘天鹏,何继红,董孔军,任瑞玉,张磊,许岩,杨天育. 2017

[20]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连晓荣,何海军,李永生,周文期,王晓娟,杨彦忠,刘忠祥,张彦军,周玉乾.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