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荷那龙罗非鱼两种GHS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风英 1 ; 王欢 1 ; 叶星 1 ; 卢迈新 1 ; 黄樟翰 1 ; 朱华平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荷那龙罗非鱼;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基因克隆;基因序列

期刊名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3-9159

年卷期: 2011 年 31 卷 04 期

页码: 9-15

摘要: 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垂体中克隆到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cDNA全序列。荷那龙罗非鱼GHSR基因具有GHSR-1a与GHSR-1b两个高度保守cDNA序列。GHSR-1a序列全长1 646 bp,包括225 bp的5′非编码区,266 bp的3′非编码区和1 15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4个氨基酸残基,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结构(transmembrane domains,TM);GHSR-1b序列全长1 877 bp,包括225 bp的5′非编码区,755 bp的3′非编码区和89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98个氨基酸残基,只具有前5个TM,在第6个TM的第4个氨基酸处开始缺失。将GHSR cDNA序列与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这两种cDNA转录本来自同一个基因的不同变体。

  • 相关文献

[1]金鱼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牟希东,白俊杰,汪学杰,罗建仁. 2008

[2]荷那龙罗非鱼两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IGF-Ⅰ和IGF-Ⅱ)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 高风英,卢迈新,黄樟翰,朱华平,可小丽. 2012

[3]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AFLP分析. 杨淞,叶星,卢迈新,黄樟翰,白俊杰. 2006

[4]荷那龙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3种同工酶的分析. 杨淞,黄樟翰,叶星,卢迈新. 2006

[5]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的选育效果评价. 朱华平,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 2008

[6]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耐盐性的初步研究. 杨淞,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 2006

[7]荷那龙罗非鱼、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及其杂交F1呼吸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杨淞,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 2006

[8]荷那龙罗非鱼ghrelin cDNA的克隆及表达特征. 高风英,王欢,卢迈新,叶星,黄樟翰,朱华平,杨丽萍. 2010

[9]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朱华平,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陈昆慈. 2010

[10]粤西镇海湾近江牡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苏天凤,江世贵,朱彩艳,吴进锋. 2004

[11]鲤鱼鸟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 俞菊华,李红霞,唐永凯,李建林,夏正龙,董在杰,徐雄峰,范中原,王志超. 2013

[12]雅鲁藏布江中游仔稚鱼种类组成与分布特征. 郭祉宾,杨德国,陈亮,颜文斌,朱挺兵. 2024

[13]大鲵虹彩病毒流行株的分离及其主衣壳蛋白编码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徐进,张辉,肖汉兵,曾令兵. 2014

[14]剑尾鱼线粒体DNA D―环及侧翼tRNA^trh和tRNA^pro序列与结构分析. 白俊杰,劳海华,叶星,简清,吴淑勤. 2003

[15]太平洋牡蛎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子和线粒体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英文). 孔晓瑜,张留所,喻子牛,刘亚军,王清印. 2002

[16]牙鲆蛋白质感染因子蛋白基因的克隆和结构分析. 廖梅杰,张之文,杨官品,孙修勤,邹桂伟,危起伟,汪登强. 2005

[17]基于COⅠ序列探讨南海鲳属鱼类系统进化与种群遗传结构. 孙鹏,尹飞. 2013

[18]一株鱧科鱼源弹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Zeng Wei-Wei,曾伟伟. 2013

[19]基于D-Loop序列的大菱鲆引进原种群体与国内累代繁养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 Liu Bin,刘滨,刘新富,Liu Xin-fu. 2012

[20]拟穴青蟹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克隆及SNPs位点筛选. 马群群,马洪雨,马凌波,马春艳,崔海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