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景华 1 ; 陈卓 2 ; 朱熙 2 ; 张彧 2 ; 邹华芬 2 ; 金辉 2 ;
作者机构: 1.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果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保鲜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粤西;马铃薯;冬种;品比试验
期刊名称: 中国马铃薯
ISSN: 1672-3635
年卷期: 2022 年 36 卷 004 期
页码: 289-295
摘要: 品种单一是粤西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筛选出适合粤西地区冬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以'费乌瑞它'为对照,引进14个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中薯早39'中薯681'和'K6'综合性状最佳,产量分别为2118,2053和2031 kg/667m2,分别较对照增产39.80%、35.51%和34.05%,适宜粤西地区推广种植.'中薯26'中薯28'和'中薯红3号'产量分别为1622,1596和1556 kg/667m2,分别较对照增产7.06%、5.35%和2.71%,需进一步试验确定是否有推广价值.其余品种不宜在粤西地区推广种植.
- 相关文献
[1]‘桂南’狗牙根的选育. 黄春琼,刘国道,罗丽娟,王文强,杨虎彪. 2023
[2]23个柱花草品系比较试验. 何华玄,白昌军,蒋昌顺,刘国道,易克贤. 2000
[3]热研7号柱花草的选育. 蒋昌顺,刘国道,何华玄. 2003
[4]海南省西南半干旱地区臂形草引种试验. 何华玄,白昌军,韦家少,蔡碧云. 2005
[5]贵州木薯新品系品比试验初探. 胡艳,谢恩俊,杨龙,陈新,欧珍贵,饶萍,杨仕梅,罗春芳. 2024
[6]高垄覆膜滴灌下水氮互作对马铃薯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井涛,秦永林,樊明寿,周登博. 2012
[7]广东冬作区抗青枯病马铃薯新品种筛选. 陈卓,王俊杰,邹华芬,李可,赵喜娟,宋波涛,金辉. 2020
[8]马铃薯花青素转录激活基因stwd40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罗遵喜,刘仕芸,张树珍,杨本鹏,蔡文伟. 2008
[9]马铃薯新品种适应性和丰产性分析. 高晓敏,邹华芬,李可,金辉,王琚钢,肖熙鸥. 2019
[10]马铃薯花青素转录激活基因(stmyc)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刘仕芸,张树珍,蔡文伟. 2009
[11]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基因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构建. 王清,王蒂,黄俊生,郭安平. 2003
[12]马铃薯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肖熙鸥,林文秋,陈卓,金辉,司怀军. 2021
[13]马铃薯及其制品中龙葵素的研究进展. 刘春华,李春丽,尹桂豪. 2010
[14]β-氨基丁酸早期诱导表达基因StWRKY5参与马铃薯晚疫病抗性. 任亚娟,王海霞,李亚军,陈艳林,王静. 2015
[15]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潜在内源性致敏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筛选与分析. 黄静,贾瑞宗,朱方超,徐林,郭运铃,郭安平. 2018
[16]滴灌施氮对高垄覆膜马铃薯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井涛,樊明寿,周登博,秦永林,石晓华. 2012
[17]马铃薯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卢毕生,陈雄庭. 2005
[18]海南省冬季橡胶林下马铃薯套种效果及种植密度筛选. 王瑞仙,张红骥,蔡海滨,宋双伟,李晓波,李海建,徐雅,涂敏,于德才. 2018
[19]抗晚疫病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试验. 王邦良,金辉,邹华芬,高晓敏,唐全. 2018
[20]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胡卫静,今芝,梁宏,薛晓霞,高晓敏,王琚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差速梳齿式菠萝采收机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作者:王宏轩;陈志轩;张秀梅;孙海天;邹华芬;于珍珍;汪春;李海亮
关键词:菠萝采收机;梳齿式;差速采摘
-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鲜食玉米产量预测
作者:王宏轩;于珍珍;李海亮;汪春;严晓丽;邹华芬
关键词:鲜食玉米;产量预测;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全局寻优;粒子群优化算法
-
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技术对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史健伟;邹华芬;严晓丽;孙海天;王宏轩;李海亮;汪春
关键词:基质覆盖;玉米幼苗;免耕播种;生长性状
-
鲜食玉米收获机粉碎装置性能影响因素试验与优化
作者:马国庆;于珍珍;李海亮;孙海天;汪春;王宏轩;邹华芬
关键词:鲜食玉米;秸秆粉碎;理论分析;刀片设计
-
中国南瓜MLO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作者:李可;金辉;陈卓;赵明明;胡新燕;李卫华;陈晓光
关键词:中国南瓜;MLO基因;生物信息学;白粉病;抗性
-
割苗对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严晓丽;李海亮;于珍珍;邹华芬;王宏轩;孙海天;史健伟
关键词:玉米;基质覆盖免耕播种;割苗;生长性状;产量
-
增氧灌溉技术研究现状与智能化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温昊阳;于珍珍;汪春;张冬梅;王宏轩;邹华芬
关键词:增氧灌溉;技术体系;多元化发展;智能调控